中国制造何以持续走俏海外
□ 吕晓勋 “国内工厂生产的速度,远比不上非洲客商下单的手速”。近日举行的“浙江农机走进非洲”云展会上,一家高科技农业机械装备企业负责人感慨,现在产品销售太快,最急切的是“去非洲建更多的海外仓”。 中国农机为何受到非洲国家欢迎?对口适用是关键。 不只是农机。从电热毯、电暖器、智能手机,到凉感面料防晒服、电助力自行车,近年来不少中国制造走俏海外。 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创新能力是最需要练好的内功。一家爱尔兰建筑企业,去年需要两台重载自动导引车,要求“可以联动”“同步举升到3米高度”,寻遍欧洲没有企业接单。专注重载细分领域的天津朗誉机器人公司很快拿出了方案图,而且产品使用体验良好。如今,复购已成朗誉众多海外客户的共同选择。安克创新科技公司靠着技术创新,生产出耐用度是普通线30倍的手机数据线,其充电配件类电子消费品成功进入数千公里外的中东市场。在全球市场,与高手过招,唯有“高出一筹”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依靠自主创新,形成独特竞争优势,中国品牌出海的底气将更加充足。“产速跟不上手速”,既有制造端的蓬勃,也折射销售端的给力。犹记不久前浙江义乌的一位女老板,借助DeepSeek制作多种语言的袜子推广视频,轻松玩转跨国生意。服贸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搭好平台、撮合交易,跨境电商平台打破时间、地域限制,拓宽交流渠道,各种新展会、新平台层出不穷,助力中国制造的全球能见度持续提升。当中国产品经常被看见、时常能体验成为一种常态,销售半径便可无限延伸。 今天国际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较量,而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比拼。想办法和当地产业、环境、人文共生,“走出去”方能成为“走进去”。海信南非工业园建立12年,不仅为当地创造6000多个就业岗位,还将10余家配套企业纳入产业链,带动它们采用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新能源电站,满足当地居民用电需求的同时,还促进当地电价降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波兰一家物流公司的负责人回忆,20世纪90年代,中国产的塑料花运到欧洲,分销商推销时只会模糊地说花是从荷兰运来的,以示品质优良。如今,每座仓库都像一个缩小版的义乌市场,中国制造早已司空见惯。这背后,是跨境贸易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品牌价值的日益提升。继续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让更多中国品牌愿意、敢于以开放心态、稳健步伐拓展更大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必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经济平稳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