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效率到保权益 看“AI+”里的物流
稿件来源:中新
从DeepSeek开源大模型,到宇树科技机器人,再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AI)是贯穿始终的热议话题。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也是AI应用的重点垂直领域之一。 目前,货拉拉、京东物流、顺丰、菜鸟等物流行业的头部玩家纷纷开始布局自研或合作AI技术,AI正全方位融入物流体系。 AI+提效:让货物配送快人一步 深圳华强北市场内,商家利用货拉拉APP的AR识货功能快速测算货物体积并下单,货车穿梭不停,司机手机不断弹出新订单。货拉拉日均处理百万级订单,准点率达95%,配对率达92%,这一高效调度依托AI、大数据和地图技术,实现智能分配。 “每当用户下单后,货拉拉‘智慧大脑’系统便会飞速运转平台海量交易数据,对司机接单意愿和车货供需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精准匹配订单。司机接单后,‘智慧大脑’系统也会帮助司机判断最优运输路线并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算法智能推荐装卸货地点,最大限度地提升全流程物流效率。”货拉拉首席技术官张浩表示。 据悉,货拉拉还基于货运行业数据优势自主研发了科技物流领域行业大模型——货运无忧大模型,模型货运事实性问答准确率达90%以上。 快递配送企业加速AI落地,应用涵盖智能分拣、无人派送、自主运营等。菜鸟研发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规划器,快递100的AI对账系统降低乡镇网点人力成本60%,京东物流的智狼飞梯和搬运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入库、拣选和出库。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导刘大成表示,人工智能让物流领域由原来的流程驱动改为数据驱动,让物流供需更精准匹配,其不仅重构了传统的货物配送流程,也为物流企业注入了全新活力。 AI+权益保障:保障安全,维护业态 货拉拉AI安全系统在去年识别出司机边师傅接到的订单涉及危险品运输,并通过多数据源分析及时预警,成功引导其取消订单,避免潜在风险。智能防护正成为物流行业标配。 针对疲劳驾驶,G7易流结合自动驾驶级别算法,利用“眼部模型”和“面部微表情模型”,使得设备端对于司机的疲劳驾驶行为有了更精细化的感知,有效识别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高危行为。 此外,行业正借助AI技术打击假单、外挂、黄牛等乱象。AI可监控订单数据流向,识别异常下单行为,如短时间内异地频繁下单或超速操作,并迅速拦截虚假发货、恶意刷单等行为,平台随即采取限制下单或封号等措施,维护市场秩序。 “我们利用货运无忧大模型进行智能判责,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司机和用户行为,最大程度地保证订单纠纷发生时的判责公平。”货拉拉首席技术官张浩表示。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未来,人工智能有望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刘大成指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动,也为物流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物流企业应当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探索更多AI在降本增效、职业保障上的应用,推动构建更公平、可持续的新就业生态。(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