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三不腐” 奋力建设清廉国企
稿件来源:三
□ 冀中能源集团 温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企业政治生态不断优化净化,为企业整体运营稳中向好提供保证。一、学思践悟一体推进“三不腐” 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一)深入学习理论根脉。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演变来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不腐”,强调“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2025年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二)深刻把握战略定位。一体推进“三不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一体推进“三不腐”运用治理理念、系统观念、辩证思维,打造反腐防腐的纵深防御体系,有效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消除腐败这个破坏政治生态的污染源,深刻揭示了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反腐败基本规律。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就是将一体推进“三不腐”蕴含的反腐败斗争理念策略拓展运用到管党治党各领域各方面,从政治监督、思想教育、作风整治、纪律执行、制度完善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牢牢掌握运行机理。“三不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蕴含着“惩、治、防”相联系、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关系。“不敢腐”是前提,重在惩治和震慑,是“不能、不想”的基础;“不能腐”是关键,重在制约和监督,是“不敢、不想”的保障;“不想”重在教育,相比“不敢腐”“不能腐”,要求更严、境界更高,需要高度的思想自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宗旨意识,重在教育和引导,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洁文化培育,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升华。“一体推进”是要义,重在统筹和联动,通过打通三者内在联系,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二、准确把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 能腐、不想腐的时代价值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政治高度,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脉络,揭示了反腐败斗争基本规律,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路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求遵循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蕴含着“惩、治、防”相联系、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关系,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通过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解决为政不勤、为政不公、为政不廉等问题,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护航,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发挥独特作用。(二)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必然要求。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过程中提升腐败治理能力和水平,也是组织演进、制度安排和方法创新的过程。只有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监督的有形有效覆盖中落实一体推进“三不腐”,才能更好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三)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现实需要。腐败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腐败治理措施的系统性、多样性。高压惩治可以形成强烈震慑而“不敢”,但未必能内化为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制度和监督可以减少腐败机会,但未必能让人自觉向善;教育可以使大多数正心修身、向上向善,但却又不是万能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效果。三、精业笃行一体推进“三不腐” 体制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一)突出“震慑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一是坚持抓早抓小。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红红脸、出出汗”已经常态化,成为减少存量、遏制增量的有效方式。发挥约谈函询的作用,针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约谈,而且被约谈对象要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说明。在约谈的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甚至痛哭流涕,从开始的不理解或抵触,到思想受触动,最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从而卸下思想包袱。二是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全方位、深层次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坚决清除一切腐败隐患,特别是对涉及腐败、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持续拓宽执纪审查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创新方式、整合力量,切实加大执纪审查力度,持续强化震慑力。三是通报曝光典型案例。放大警示震慑效果,每年筛选一批违反党规党纪特别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以党委文件予以通报,同时对违纪行为剖析根源、以案明纪,起到了“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突出“约束力”,推进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以发现问题推动查补漏洞,以查办案件促进整改整治,针对案件暴露的漏洞和短板,主动前移日常监督关口,着力推动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排查治理、监督整改,提出纪律检查建议,督促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二是做实日常监督。全面排查廉洁风险点,逐级建立清单台账,完善制约机制;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针对不同等级风险点制定差异化检查周期,实现廉洁风险排查“全覆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明确监督重点,推动“四责”贯通融合、协同发力;加大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一把手”谈话提醒工作力度,深化实化对“一把手”自上而下监督。三是用好巡察监督。通过现场督导、下发督办函、工作提示函等,共同会商讨论、提出指导意见、出具审核意见,指导被巡察单位完善巡察整改方案、巡察整改情况报告;制定巡察整改评估办法,细化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巡察报告、底稿制作、线索移交等各环节;创新运用巡察工作简报、巡察建议书,认真分析研判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严格督导整改落实,推动巡察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 (三)突出“免疫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一是党性教育常态化。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河北省国资系统率先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大讨论、“全面透视体检”专项行动,从案件中举一反三,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经常打扫政治灰尘。二是党纪教育常态化。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融入日常、把学习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抓在经常,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警示教育常态化。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运用典型案例,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引导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