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杨国栋
重庆,作为全国唯一集水港、陆港、空港、生产服务、商贸服务“五型”于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更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枢纽。这里,中欧班列呼啸穿行,长江黄金水道贯通东西,陆海新通道连接东盟,展现了物流业服务国家大局的“硬核担当”;这里,智慧港口升级迭代,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绿色供应链创新实践,书写了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重庆样本”。我们选择在重庆召开本次大会,正是希望以这座城市的创新实践为镜,让大家见证枢纽经济的澎湃动能,共享供应链变革的先行经验。
下面 ,我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4年下半年物流企业评估工作总体情况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稳中蓄势,政策协同激发行业增长新动能
2024年我国物流业呈现稳中提质态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达360万亿元,同比增长5.8%,物流总收入13.8万亿元,连续9年稳居全球首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1%的历史新低,较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以当前GDP规模测算,相当于节约物流成本4000亿元。当前全国物流市场主体突破90万个,行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面对“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党中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战略部署,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施工图”。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委,以及各省市纷纷出台专项举措,通过技术创新、网络优化和绿色转型等,驱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物流业将持续发挥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二、标杆引领,A级企业破万构筑高质量发展基石
A级物流企业评估体系以国家标准为核心,通过量化指标对企业资产、设施、管理、信息化等维度进行全面考核。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参与评估,系统性对标行业标杆,识别自身短板并针对性优化,从而推动其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效率提升与能力升级。
目前,全国A级物流企业数量已达10797家。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物流行业标准化、专业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物流评估正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A级物流企业评估情况
从2024年10月开始,第三十九批共评估A级物流企业374家。其中,5A级企业16家,占4.28%;4A级企业116家,占31.02%;3A级企业144家,占38.5%;2A级企业85家,1A级企业13家,2A级以下企业占26.2%。其中,运输型企业69家,占18.45%,仓储型企业35家,占9.36%,综合服务型企业270家,占72.19%。
加上已向社会正式公告过的前三十八批A级物流企业10469家,自2005年第一次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起至今,已完成三十九批10797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
A级物流企业复核工作持续开展。目前,通过复核的企业共659家。
2.其他专项评估工作情况
在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评估方面,已向社会陆续通告了二十二批共154家企业。本次共审定通过第二十二批担保存货管理及质押监管企业2家,通过复核企业5家,放弃复核企业7家。
在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方面,已向社会陆续通告了十九批共245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本次共审定通过第十九批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8家。其中,5星级企业6家;4星级企业10家;3星级企业12家。审定通过复核企业5家,放弃复核企业4家。
在供应链服务企业评估方面,已向社会陆续通告了九批共30家供应链服务企业。本次共审定通过第九批供应链服务企业4家。复核企业3家。
在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评估方面,已向社会陆续通告了十批共87家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本次共审定通过第十批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6家。其中,4A级企业4家;3A级企业2家。审定通过复核企业4家,放弃复核企业4家。
3.评估机构及审核员情况
目前全国A级物流企业评估机构59家,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机构53家,冷链物流企业星级评估机构47家,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评估机构32家,供应链服务企业评估机构45家,网络货运平台A级企业评估机构42家。
经过二十年实践探索,在全国各省市物流协会协同支持下,中物联已经构建起涵盖标准制定、流程管控、质量监督的立体化评估体系,形成具有行业公信力的服务品牌。同时,通过建立“培训-考核-督导”闭环机制,培育出700余名兼具专业素养与职业操守的评估专家队伍,为行业评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第三十九批企业评估工作中,有17家地方省市物流协会评估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高质量完成271家企业评审,为行业标准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其中,评估企业30家以上的评估办有:湖南(35家)、湖北促进会(32家),评估企业20家的评估办有:深圳(公路货运) (20家),评估企业10~19家的评估办有:江苏(18家)、浙江(18家)、江西(交通) (16家)、河南(采购) (15家)、山东(14家)、安徽(物流)(13家)、陕西(采购) (13家)、上海(12家)、重庆(12家)、福建(11家)、广西(11家)、云南(11家)、河南(物流) (10家)、四川(10家)。
三、纵深攻坚,四向发力构建现代物流新生态
现代物流是国家供应链体系的基石,供应链则是物流转型升级的高级形态。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挑战,发展现代供应链已成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抓手。企业评估工作需紧扣以下方向精准发力:
一是强化标准宣贯,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深化国家标准宣贯,构建“政府-协会-企业”协同机制,通过全媒体矩阵提升A级企业品牌影响力,打造“以标准促转型”的标杆案例库,推动评估工作与地方产业规划对接,引导物流企业将评估指标融入战略制定、流程优化等环节,形成“参评-对标-升级-示范”的良性循环。
二是锻造专业力量,夯实评估根基。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评估队伍素质,重点强化数字化仓储、绿色物流等前沿领域知识储备。完善评估机构动态考核机制,引入必要的淘汰机制,激发服务创新。培育兼具产业洞察与审核能力的复合型团队,形成覆盖全国的专业化评估网络。
三是聚焦数智赋能,驱动转型升级。在评估工作中把握好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聚焦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等产业方向,努力挖掘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潜力,引导企业运用供应链思维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效率跃升。
四是创新评估维度,服务国家战略。围绕“双碳”目标构建绿色评估体系、聚焦供应链安全增设应急物流响应、针对智慧物流升级数字化评价标准等,不断开发完善专项指标,引导企业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技术升级、网络重构、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价值跃升。
为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和“数字中国”部署,我们积极开展相关行业标准建设工作,经过长期以来的摸索和实践,现正式推出企业星级数字化仓库评估与企业绿色物流星级评估。有关这两项评估工作的宣贯和培训将在大会期间开展,诚邀与会企业代表和各位专家领导积极参与,共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