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新举措强健小微企业发展双翼
□ 雷钟哲 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继续送出多个民生礼包,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这些减税政策可追溯至今年的1月1日,实施期限暂定3年,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1月10日央视网) 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举措。这些年,国家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频频出台、力度空前,远的不说,仅去年(2018)8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在实施好已出台措施的同时,再推出3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措施,为企业送上450亿元减税降费大礼包。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一决策,不但打破了此前网上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不减税不降费的不实传闻,还托起实体经济发展的信心。 十分可喜的是,会议结束不久,一系列新的减负政策纷至沓来。新年伊始,央行宣布将从15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1.5万亿,从货币政策上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完善宏观调控。除此,央行还将和国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建立银行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到千千万万市场主体。1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推5项减负新政,包括大幅放宽可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对主要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在内的小规模纳税人,将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到10万元;允许各省(区、市)政府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50%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地方税种及教育费附加等;扩展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范围,使投向这类企业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更多税收优惠;弥补因减税降费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 这些优惠政策,不但及时而且必要,意义价值显而易见—— 首先,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遇同生并存。国际上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声音不时出现,有的甚至挑起贸易摩擦。国内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个时候,在经济全局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微企业,亟待出实招、办实事,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强劲发展动力、坚定增长信心。 其次,国务院送出的减负礼包,将覆盖95%以上的纳税企业,其中98%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我国就业的“稳定器”和税费的“蓄水池”,发挥着重要的吸纳功能。民营企业包括小微企业稳了,就业也就稳了,社会就会安定和谐,人民就会安居乐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目标,就有了坚实的依托和支撑;“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就有了广阔的空间和用武的平台。 再次,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是今年经济工作7项重点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民生无小事,经济工作说到底,依然是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是一切工作的依归。“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就能为民生发掘更多源头活水。由此可见,送给小微企业的礼包,也就是送给民生的礼包。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毫不动摇”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前提条件。毋庸讳言,民营企业当前遇到了不少困难,招工难、融资难、融资贵,形象地说就是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穷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跨过“三座大山”,就是雪中送炭的善政,就是济困解危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