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保“直播带货”不带“祸”
□ 特约评论员 李宏 时下,网上“直播带货”已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成为网上购物的新模式。营销成本更低,营销覆盖更快捷,营销效果更直接,营销反馈更有效,让“直播带货”何乐不为?然而,怎样确保“直播带货”不带“祸”,当是监管部门、直播平台和网民的共同责任。 一支话筒、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就靠这几件简单的“行头”,主播不仅可以通过直播吸引粉丝打赏,也可以带货,月收入可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如今“直播带货”的经营模式日渐红火,已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增长点,有的主播5分钟内就能卖出15000支口红,近乎“天上掉馅饼”。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近400%;81个直播间带货收入过亿元,一个直播间几乎相当于一家成功的企业。毫无疑问,“直播带货”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虽然“直播带货”的经济效益及前景看好,但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怎样确保“直播带货”特别是食品不是三无产品?怎样确保直播人介绍产品真实准确不虚假?怎样确保产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凡此种种,如果不加以规范引导与监管,如果不提高消费者的鉴别水平,就很难说“直播带货”不带出“祸”来。 那么,怎样确保“直播带货”不带“祸”呢? 从监管执法部门讲,需加强规则引导及监管保障,履行好主体责任,莫让“直播带货”处于监管盲区。针对“直播带货”的销售新模式、新情况,监管部门需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创新监管方式,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直播+电商”的经营模式进行整顿规范。工商、公安、食药监、网信等部门需综合施策,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避免“直播带货”沦为“三无产品”的滋生地。对违规平台和主播,要从严惩处。如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也应被追责。 从直播平台讲,应守土有责。对“直播带货”要把好第一道关,不让三无产品和伪劣产品进入平台。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则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一些网络平台的做法就值得推广借鉴。例如,淘宝就制定出台了《淘宝直播平台管理规则》,针对在淘宝直播平台发布内容的所有用户,包括主播和互动参与用户作了细致的行为规范约束。平台对违法违规内容不纵容、严惩治,才能净化直播平台,促进互联网交易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直播带货”的从业者也应增强守法的自觉性,坚持依法诚信经营,不做亏心的买卖。 从消费者讲,应增强“直播带货”的鉴别和维权能力。作为“上帝”,切莫被个别主播在推销货物时的吹嘘忽悠所迷惑,要认真辨别产品资质和性价比,对三无产品和伪劣产品坚决说不。一旦中招,要积极举报和退货,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上帝”整明白了,哪有“直播带货”中个别假冒伪劣货品的生存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