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流互鉴到百川归海
□ 特约评论员 张签名 在前不久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 如何进行交流互鉴?习近平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表述:“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习主席的演讲启示我们,无论是作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都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文明是什么,其核心和实质就是文化二字。物流文化和理念作为现代文明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在大力强调发展现代物流和物流文化理念的今天,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物流文化,是指人们对物流活动全部理念和整体运行过程的认识,它是一种物流范围内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营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然而,客观地说,我国物流业及物流文化尽管这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要说在全世界,就是与亚洲的物流业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这一差距主要表现在开发和管理理念上。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而没有鉴别就没有选择;要想比较、鉴别和选择,至少应该是两个以上。那么,我们就不妨以我们的两个亚洲近邻韩国和日本做一下比较,借鉴一下它们在物流园区建设上的理念是如何的? 在鼓励企业参与园区的开发与建设上,韩国政府对原有“BOT”开发模式进行了创新,利用“BTO”方式,即民营机构为基础设施(水务、电力等)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实体资产仍由民营机构占有)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该民营机构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使其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BTO开发模式在利用承包商专业开发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韩国政府节约了大量投资建设资金。 日本政府为了能够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园区,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将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卖给各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协会以股份制的形式向其会员企业融资,用来购买土地和兴建物流设施,不足的部分政府可提供低息贷款,这样,企业、协会和政府就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综合就是创新。一个具备现代物流水准的物流园区,关键在于规划、设计理念的先进和现代化。就像盖房子,有了好的构想和科学的规划,才能有未来的与众不同又令人称羡的漂亮房子。如果说,亚洲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是一个宏观概念,需要国家与国家之间来实现的话,那么,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国家与国家间的行业交流和互鉴,就是我们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文明交流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