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物流产业需从全流程协同入手
——对话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房殿军
稿件来源:曹朝霞
□ 本报记者曹朝霞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新政频频出台,全球范围智能峰会接连召开,科技创新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进入各行各业,也揭开了物流产业升级转型的序幕。先行者已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但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更好地以科技赋能、取长补短,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9月20日,在“科技赋能智创未来——GIIS 2019物流产业创新峰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房殿军先生。《现代物流报》:刚刚听您演讲谈到德国物流的领先态势。您认为中国物流在科技赋能的道路上,与德国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应注意哪些问题? 房殿军:德国的整体物流水平位于世界第一,连续四届获得世界冠军。但德国人在数字化这一块比中国并不具备优势,甚至有一些领域应该向中国学习,在5G等应用好的技术上是和华为合作的,希望用华为先进的芯片,因为在这个领域中国是领先的。 另外一点可喜之处是中国在一些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在电商领域。比如菜鸟、京东在现代物流领域技术的研究,尤其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在全球投入是比较多的;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应该说我们由过去跟跑走向了领先的趋势。 但总体上,德国物流装备本身做的非常扎实,这是其传统的强项。德国人做事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外他们在全流程方面的布局比我们要周到。德国人做事严谨、系统;我们中国人往往喜欢追求亮点。亮点虽然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过度把精力投入到亮点上忽略全流程则得不偿失,这恰恰是中国物流要注意的,物流不能说一点亮全程都亮,物流涉及到全产业链整体的协同问题。 中国物流企业传统的劣势在于普遍重技术、轻流程,甚至为技术而技术,为了用上之后能带来宣传优势。这个技术在流程当中的集成是不是能够真正地和我们的需求、流程相结合?这一块还是有传统的劣势,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全流程进行梳理。我一直在强调全流程,不要把它搞成孤岛,物流供应链本身就是要全流程打通的,孤岛再漂亮也是一个孤岛。技术应用一定要考虑到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协同建设,这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是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注意的。 简单的追求零库存理念,在中国不是最优的,实施起来仍有一些难度,比如交通运输的稳定性,是否能保证不堵车等等。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按照全流程寻求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上散乱小,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相当多的企业还在进行数字化初级阶段的尝试。您对这些企业有何建议? 房殿军:我认为中国物流整体发展水平,因领域不同而各异,有些领域甚至是领先的。比如说烟草物流在全球领先。为什么呢?中国烟草是高利润的行业,中国过去在禁烟这方面没有做的像西方那么彻底,行业还有增长。烟草物流好像在全球谈起来是夕阳行业,不是一个好事,我认为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中国在这个领域有投资都是好事,因为这个技术会往其他行业应用延伸。 我认为在物流领域过去的投资整体来讲还是不够的。做事情要有资源,资源倾斜是领域发展的前提。电商能发展起来首先是因为资金进入了。中国的中小企业,包括物流企业,为什么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中小企业没有资源,不具备技术投入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 我认为国家在中小企业包括物流企业支持这一块还是要找出一些方法来。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的模式是对德国99%中小企业很好的支持,因为弗劳恩霍夫研发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支持,国家已经给弗劳恩霍夫经费进行研发,研发出来的技术可以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德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打造完整的研发团队,尤其是物流领域的研发是综合学科,物流本身就是技术、管理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指望一个中小企业建立一个专业的研发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在强调有必要学习德国弗劳恩霍夫模式。它的成功点在于很好地把国家所要支持的中小企业资源集中,只有比较大的资源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国家有这么一个研发创新的团队,为社会提供研发支持,就能提升整体物流水平。《现代物流报》:谈到研发,听说您在青岛也和中国有合作。前沿的研发力量落地到中国,在推进的过程当中中国企业的接受能力怎么样,能否真正生根并发挥作用? 房殿军:推进合作的确遇到困难。中国企业喜欢追求技术,但在落地过程中发现中间还是有落差。德国的技术虽然先进,比如说智能化软件,我们最近也在推OTD整个供应链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这在德国四大汽车品牌都在普遍应用,工业4.0时期是很好的技术。到中国推的时候,中国企业也喜欢,做起来却发现基础的数字化还没做到全流程。再好的平台,再好的技术没有数据的支撑发挥不了作用。 落地的过程当中,发现“点”的应用比较好推,我给他们提供一套搬运机器人是可以的。可物流要追求全流程的优化,这才是真正降本增效的关键,这部分反而是我们目前合作当中面临的问题。 还有目前机构在青岛成立一些试点,也需要和政府合作。当地政府对花钱的模式还是很谨慎的,要看投资到底有没有效果,这个会复杂一些。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逐步的过程,目前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到非常热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的领域。现在是我们把这个领域炒作起来了,但是到商业应用我认为5到10年的时间还是要经历的;全面应用到物流领域里,因为涉及到全流程的问题,非常复杂,这个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 最后,房殿军教授指出,中国社会对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变革积极热情,政策开放而包容,这都是中国物流企业在科技赋能发展之路的良好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