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发展70年侧记 中国发展领跑交通运输新速度
□ 本报记者 罗颖 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畜力车和木帆船就是当时许多地方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还要加上“主要”二字。 出行方式的颠覆性变革,见证了中国发展,刷新了中国速度,彰显了中国实力。人们对海角天涯不再有望而生畏的惆怅,反倒因一日可还打上了轻松惬意的印记,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强劲脉动。 读过著名作家柳青《创业史》的人,也许还对梁生宝买稻种有所记忆。柳青用沉静的笔触写道:“在春讯期间,郭县北关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车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摆渡,这次车下来的旅客,不得不在车站旅馆宿夜。”故事讲的是梁生宝从渭河下游坐了几百里火车来到郭县,为互助组买一种可以和麦子交替种植的稻种,因渭水阻隔不得不在此过夜,不舍得住两角钱一晚的通铺。作品表现的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情形。梁生宝要是活在当下,别说农村电商可以让他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天南海北的东西,就是四通八达的交通,也根本不会给他带来留宿过夜的烦恼;几百里距离,一天可以打上几个来回。 今天,飞机翱翔蓝天、地铁穿梭地下、高铁闪过大地、巨轮劈波江海……从百姓便利出行到绿色交通、高速公路ETC福利再到如今的数字交通发展,交通领域不断与时代接轨,与人民同步,人民群众对交通的获得感持续增强。许多地方结束了贫困边远山区群众溜索过江的时代。去年,广东的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就是中国交通变迁的一个缩影。 回望70年来,从时速4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从能拥有一辆“二八大杠”为荣到共享单车遍布全国,从难得坐一次飞机到“打飞的”成为寻常选择……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陆海空立体交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对应,全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已从1985年的28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2.05亿辆。人们说走就走的旅行,越来越成为时尚的标志。“阁下何不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全国人民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殷切期待。如今,中国路、中国车、中国船、中国桥,还有中国大飞机,奠定了交通大国的地位,为交通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决心,谱写交通强国新乐章,让交通发展继续跑出加速度,让近14亿中国人民共同分享交通蛋糕的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