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将倒逼钢铁供应链企业实现自我变革
稿件来源:下转A6版
访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李娜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以及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大宗商品和工业基础性材料,钢铁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比较明显。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新冠肺炎疫情也倒逼一些行业产生新的变革。为此,2月26日,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专程连线了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就疫情会对钢铁供应链产生哪些变革进行了深度采访。 记者:您认为这次疫情将会对钢铁供应链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会出现哪些新变革? 陈雷鸣:我认为这次疫情将会倒逼钢铁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进行自我变革和革命。 第一个变革就是倒逼钢铁企业变革。钢厂作为行业龙头,处于强势地位。在经历了2014年至2015年钢铁行业严冬之后,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打击地条钢、环保限产等政策出台之后,这几年钢厂的日子都比较好过。但由于利益驱动,不少钢厂粗钢产能增加很快,去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9.83亿吨,创历史新高。根据年初预测,2020年突破10亿吨是肯定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变,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同时,钢铁企业结构性改革也存在很大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仅仅等于打掉地条钢。这次疫情,钢铁需求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也给钢铁企业敲响了警钟。我相信钢铁企业会重新深刻审视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意义和作用,放下心态、脚踏实地做好供给侧改革,围绕终端用户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围绕钢铁产业链思考如何协同发展,与中下游互利共生。这是其一。 其二,钢铁企业会重新思考和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不能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增产不增收、踩踏式竞争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要冷静思考,合理安排生产和产量,企业间合作大于竞争。去年的粗钢产量创新高,实际上钢厂下半年利润普遍下降30%左右,有的高达50%。目前社会库存创新高,而且居高不下。下游开工率很低,物流运输也有很大问题,钢厂内部库和社会库也都占满了,上边进不来,下边出不去,再这样下去是要出大问题的。 (下转A6版) (上接A1版) 其三,钢铁企业要重新看待流通企业的作用,做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多年来,钢厂都比较强势,很少把流通企业当成合作伙伴,流通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更不说话语权和地位了。其实,流通企业的作用在整个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承上启下,服务两端,发挥着融资功能和蓄水池作用,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配送作用,同时还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现在,受疫情影响,钢厂面临很大的困境,需要流通企业和终端企业理解、参与和支持。这个时候钢厂要重新看待流通企业的作用,所以我提出要同频共振、互利共赢,共同面对市场危机。最近我看到山东的钢厂、沙钢都在降价销售,河北的一些钢厂也在与流通企业实行保价销售,这就是非常好的开端。 其四,钢铁企业要重新认识建立钢铁现代供应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科学、畅通、共赢的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所谓现代供应链就是整个链条比较通畅、比较同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钢厂的生产计划不是盲目的,而是通过下游传导到流通企业或者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参与到钢厂的生产规划,这样的生产是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是盲目的。实际上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这次疫情放大了钢铁行业的这些问题,钢厂会重新认识建立钢铁现代供应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科学畅通共赢的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 记者:刚才谈到的钢铁企业的变革,那么,对于众多流通企业会产生哪些变革呢? 陈雷鸣:流通企业的变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纯贸易企业要真正提高认识,转变经营思路。传统的、一买一卖形式、压库存、赌行情的钢贸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向服务商转变,向供应链企业转变。有的小贸易商觉得有几个工地,一年挣个几十万上百万活得挺好。现在,尤其是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很多压库存的贸易商很难受。所以我呼吁贸易商要真正醒一醒,要从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变,向供应链企业转变。 其二,这次疫情将会进一步推动流通企业主动融入钢铁现代供应链建设之中。很多流通企业由于规模小、体量小、实力小、应变能力和动力不足,有的是观念陈旧,对钢铁现代供应链建设不理解,也不去理解,不能够主动转变经营思路和模式,主动融入到供应链建设之中,这是很可怕的。因为,行业正进入大整合和大淘汰期,如果你还按兵不动,说不定下一个就是你。至于如何做好供应链建设,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行业也有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 其三,将会加快提高流通企业的集中度,加大淘汰力度。实际上近几年一直是这个趋势,只是没有遇到大的风险事件,淘汰速度比较慢。那些凑合活着的企业还没有真正到痛处,他就缺少“变”的动力。这一次疫情会加速提高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加大淘汰力度。有位业内知名的企业家说过,未来十年,我国焊接钢管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百分之十的企业产量将会达到百分之八十,是不是很可怕?但这是大势所趋。 其四,将会倒逼流通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走向合作。“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观念早已过时,现在遇到突发事件,也到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流通企业必须学会合作共赢。无论是股份合作、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连锁经营、平台型经济比如说物联网、互联网平台,管理和品牌输出等等,都将促进业态提升。假如有10家企业,每家年销售量10万吨,每家企业的行业地位、抗风险能力、议价能力、融资能力、与钢厂谈判的能力都很低。假如10家企业联合,年销售100万吨、500万吨甚至1000万吨,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记者:我们谈了上游和中游的变革,对于下游用户将会有哪些变革呢? 陈雷鸣:我认为终端用户的变革分为两点: 其一,要充分认识到钢铁现代供应链的作用,主动参与构建。终端用户通过这次疫情也会认识到钢铁现代供应链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供应链,会给终端用户带来很多便捷,节省时间和成本。比如大家所说的精益管理、零库存,这就必须有一个高效灵活的供应链来保障,否则零库存肯定做不到。降低库存对于终端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都至关重要。所以我认为这次疫情,终端用户也会通过高效的钢铁现代供应链来提高效率。 其二,要加强与上中游企业的合作力度,为专业化、定制化需求奠定基础。终端用户尤其是大型终端一般是很强势的,尤其是一些央企。但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终端用户应该充分认识到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必须通过上中游的协同才能够完成。所以说这次疫情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大考,也是一种促进。 记者:上中下游的变革都有了,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变革吗? 陈雷鸣:第四个变革就是促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快速发展。 其一是办公平台,平台远程办公、培训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化。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忽然发现不少事情坐在家里,通过线上办公平台就能够实现,省时省力还省钱,效率也比较高。这就推动了线上办公的发展。 其二是经营平台。这次疫情会促进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时代,很多钢铁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发布、交易、采购、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运输配送等方面越来越完善。我们从生活资料就能看得到,购买生鲜,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收到。在产业互联网时代,钢铁电商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全,也越来越强大。一个贸易企业坐在家里,要做的事用互联网平台就能实现了。所以,这次疫情会加速推进经营平台的发展。 第五个变革就是推动新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虽然国家在提倡和支持,但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要让人们能够很快重视、认识、接受和应用这些新技术,还是不太容易。不少老板不愿意接受或改变传统模式。这次疫情让人们看到了新技术的作用,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都离不开这些新技术,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应用。 第六个变革就是推动钢铁现代供应链建设。这次疫情会倒逼钢铁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重新思考、认识、发现钢铁现代供应链的作用,积极构建钢铁现代供应链。我对钢铁现代供应链的理解就是:围绕核心企业也就是终端用户的需求,由龙头企业钢厂或其它平台型企业牵头,流通企业主动融入,采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金融服务,打通生产、流通、终端使用环节,构建起有效循环、科学畅通、高质量运行的钢铁现代流通渠道。 在钢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是终端用户,龙头企业是钢厂或大型平台企业,中间环节也就是流通企业是渠道。只有构建起符合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发展规律的、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科学、畅通、高效、高质量的供应链条,才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建立健康发展的新业态、新生态,这才是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理念。 |
|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疫情将倒逼钢铁供应链企业实现自我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