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助推港口提“智”升级
稿件来源:曹朝霞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随着国家物流枢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相关利好政策的推进与落实,以及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为国家重要物流枢纽和实体经济的代表——港口,在社会经济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技术在港口有哪些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又将为港口赋能哪些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基础的港口如何抓住政策和新兴技术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将简单的“水陆物流衔接点”扩展为衔接物流、聚集产业、服务城市和国内外经济的平台?3月1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移动联合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并召开了“5G智慧港口研讨会——数字化供应链助推物流枢纽的组织形态升级”网上论坛。围绕主题,来自中物联、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移动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港口、开发区、自贸区、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的投资开发、生产、服务商等单位代表千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物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和中移动政企事业部交通行业拓展部联合承办。 政策东风助推港口“智”变 中物联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参会并致辞,介绍了此次论坛的背景和目的。 据崔忠付副会长介绍,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强国家物流枢纽间的业务对接、标准协调和信息互联,加快构建联通内外、交织成网、高效便捷的“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作体系,推动形成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框架和基础支撑,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了落实文件精神,特组织召开此次论坛。 早在2018年6月,中物联即与商务部、工信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2018年9月,通过八部门共同审核,确立了北京等55个试点城市;TCL集团等266个试点企业,是中国在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上,党中央首次提出加快5G商业步伐,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下转A6版) (上接A1版)2019年,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的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现代化水平。202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个月内中央接连召开四次会议,都提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服务实体、快速发展”的热点话题。 在国家利好政策和各方的推动下,港口的智能化发展突飞猛进,并已成为港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港口是国家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实体经济的代表,在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港口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发展,并已成为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崔忠付指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不断在港口生产和管理中加快运用,如集装箱的装卸、运转,港口的单证电子化,网络货运平台等等。各港口通过以上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货物的装卸和运转、车辆进出港收发单据的结算、货物通关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物流成本,提高了港口的综合运营效率。 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港口物流应用有哪些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又为港口赋能哪些商业模式、新的经济效益?通过5G、物联网互联,港口如何实现新跨越?本次论坛深入分析了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和布局以及5G、供应链、港口三者的关系。 5G助力港口升级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从国家物流枢纽的规划谈起,指出国家物流枢纽对港口发展的具体要求,即转型成为国家物流体系顶层和核心基础设施,提高区域辐射的能级、提升聚集发展的效益,延伸港口的服务功能、提高港口的运行效率,在内需和外需衔接中发挥强大的网络构建、产业组织和运作平台的作用。 因此,港口在未来的经济组织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汪鸣认为,港口转型的方向就是要从水陆物流的衔接点转向水陆物流衔接基础上的国内外产业布局、发展运行的服务平台。按这样的发展逻辑,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进方式与以前重大基础设施的推进有所不同,主要在于三点:首先,按现代物流组织推进,而非单体的项目推进,港口物流枢纽就要营造现代港口物流组织体系;其次,按现代产业体系供应链组织中心和产业融合、联动来进行推进,是为了产生增值价值,而非简单的在港区物理性聚集更多的要素;第三,是为了实现物流供应链、城市产业链和枢纽经济的价值链“三链”融合,不是单纯寻求增量和扩张。 汪鸣谈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要服务物流、服务城市、服务枢纽经济,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加快传统港口物流的水陆衔接、装卸作业服务和简单服务为主的转型升级。他认为,推动转型升级应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改变功能单一、分散、小规模经营和简单的水陆衔接装卸,构建聚集性产业生态;其次,提供物流要素整合、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路径,特别是通过5G和物联网支持,把分散的服务串为有机的整体;第三,为港口物流枢纽所在的地区提供发展增量产业的机会,更强的辐射能力则能聚集更多的产业要素。“升级是方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升级的业态培育港口物流枢纽经济,推动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关系的调整和物流要素空间聚集方式的变革,依托智能技术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产业生态;通过模式创新加快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枢纽产业,形成物流和相关产业集群、经济价值提升的新的发展动能。”汪鸣强调。 中移动政企事业部交通行业拓展部总经理严茂胜做了主题为“5G+ 赋能港口智慧化”的发言,认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5G给很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可能,将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的新引擎,也是港口智慧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如何应用“5G+”推动港口升级方面,严茂胜分享了中移动携手部分港口进行5G项目试点、应用智慧港口解决方案的案例,在5G+智能理货、远程作业、成立智慧创新实验室等方面成效初显。 严茂胜认为,5G不单纯是4G的升级,链接的不只是人,还有物和行业,是构建数字港口的基石。5G应该融入百业、服务大众,目前已有100多个应用场景,包括智慧港口、无人机等。未来,智慧港口将包括自动化作业、智慧物流、智慧口岸、智慧供应链等四大类应用。 多措并举打造新型智慧港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邓廷洁提出,社会各方应发挥各自力量为打造新型港口物流枢纽服务,港口自身则应主动作为。 从港口角度,他建议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简单来讲主要是将基础设施设备变为可控,比如用5G与互联网融合,实现网上办公、为客户实现优质服务,并根据客户要求实现柔性化、定制化服务;在转运和分拨上实现智联和协同,进而实现智能物流、绿色物流、生态物流协同发展。 从政府层面,他建议加快第二期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相应标准,为5G的应用创造条件;从行业协会角度,建议搭好平台、引导强化;从供应商层面,为5G技术提供和挖掘场景,持续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对科研机构来讲,需进一步推动技术和相关标准落地。 中物联物联网专委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吕忠从国家供应链建设相关利好政策、物联网应用、发展场景等方面做了介绍。提出数字供应链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的融合,希望通过5G的加入,更好地促成五流合一,并逐步实现货物数字化、数字资产化、资产交易化、交易金融化、金融证券化。而当今,仍有很多港口的货物和货位数字化并没达到,吕忠以传统仓库数字化改造进行案例分析,可建成线上交易、线下交割的数字供应链科技产业园,并提出可与相关各方协同共建创新合作机制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价值展望。 中远海运集团、天津港、曹妃甸港等代表分享了各自在5G智慧港口等方面的规划思考和创新实践。中远海运代表指出,通过5G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智能理货无线数据传输瓶颈;智能理货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装卸作业过程中的车号、箱号、箱型的自动识别,配合作业图片自动获取和实时监控技术,实现装卸作业的智能确认,可大幅改善码头理货人员作业环境、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岸边作业效率。 在各方努力下,新型智慧港口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