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一)
稿件来源:未完待续
□ 商务部现代供应链专家委员会成员 研究员 丁俊发 201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两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是中美贸易战,后延伸到世界贸易战。二是新冠肺炎病毒抗击战,后在全世界蔓延,直接冲击着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有人称之为全球供应链危机,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这两场“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惊呼,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继“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导致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的“第三次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这次疫情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病毒对经济冲击的加剧,给世界各地带来了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动乱和冲突。美国政坛元老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刊文,认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疫情正在破坏全球制造业的基本原则,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受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压力,发生裂变与重组,选择性自给自足的实用主义模式会加速发展。 2月,全球恐慌指数陡增,全球制造业PMI剧烈回落至35.7%,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恐慌情绪在金融市场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美欧股市剧烈震荡,光2月下旬,超过3万亿美元蒸发。一些国际机构评估,2020年全球GDP增长将跌至2%左右。若到夏季,疫情仍在各国蔓延,经济下挫可能更低,出现负增长。这将是过去40年除暴发国际金融危机的2009年之外,全球经济增长最低的年份。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类向何处去?习近平在2020年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主张同舟共济,团结抗疫,共度难关。 2020年3月23日、25日、27日,他分别与英国首相约翰逊、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通话中,都提出要“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中国把确保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升到了国际战略高度,要打一场全球供应链保卫战。 “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命题,意义十分重大,可以从六个层面去解读,第一,“背景”。由于全球贸易战与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冲击及破坏性最大的是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危机是全球性的。第二,“主体”。命题提出的主体是“全球供应链”,破坏的首先是一种组织方式,说明供应链的基础与先导地位。第三,“开放”。全球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各经济体互相开放,供应链才能生存发展。第四,“稳定”。供应链不管是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国家哪个层级,都涉及供给端与需求端,哪个环节不稳定,出现“断链”,都将危及整体。第五,“安全”。供应链处于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中间,供应链不安全,缺乏韧性抗压力与弹性恢复力,产业链、价值链都不可能安全。第六,“确保”。习近平向发达国家喊话,要“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确保是一种大国担当,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为什么要迫切提出“确保全球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 (一)中美贸易战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帝国木桶”受到冲击,世界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工业、金融、军事、科技、文化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特别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政府不愿接受这一现实,所以做出重大战略调整,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另一方面,美国推行金融资本全球化所产生的贸易赤字、债务危机和制造业空心化,使就业率不断下降,贫富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美国政府正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转移矛盾,让其他国家特别是让中国为它买单。他们从美国私利出发,挥舞单边主义大棒,以贸易逆差、知识产权、国家安全为由,通过加征关税、反对《中国制造2025》、打压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等对中国极限施压,是美国打响了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损害的不仅是中国利益,还损害美国利益,也损害全世界利益。 美国与中国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两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3%,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后果必然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也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中美贸易战虽然表面上是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实际上关系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国家,比如韩国、日本和德国等上游生产国,还有下游的许多消费国。因此,中美贸易战,加上美国对欧盟、日本、印度、墨西哥等国加征关税,实际上触发的是国际贸易的世界大战,扰乱和撕裂的是全球产业布局和供应链结构。 打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会失去一部分美国市场,GDP的增速会有所减缓,但中国是一个内需发展型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有28年消费是国民经济第一拉动力,有12年投资是第一拉动力,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很低,且中国已形成了进出口贸易多元化的格局,有220多个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新兴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加。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有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更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振兴强大的投资市场。没有哪个国家愿意丢失中国市场,美国也一样。 美国为什么一定要打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贸易战呢?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通过打中美贸易战压制中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压制中国科技、工业的发展,压制国有企业的发展,削弱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第二,通过扰乱世界贸易体系,扰乱全球供应链体系,抢占世界市场,重构一个有利于美国的新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 第三,寻找借口转移国内矛盾。全球金融危机出自美国,美国自身矛盾重重,美国必须寻找借口,制造“中国威胁论”,终极目标是让大家为美国的债务买单。 2020年1月15日,经过多轮的艰难谈判,中美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让全世界看到了一道曙光,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新的时代尤其如此。但美国会不会不讲信用,在第二阶段谈判中出尔反尔,只能坐观其变。 在以中美贸易战为主战场的世界贸易大战中,对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政府逆经济全球化而行,不顾已建立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对中国通过政府行为加征关税,使供应链运行成本大大提高,迫使跨国公司调整中国供应商或把生产基地从中国外迁;对华为等一些高科技企业采取断供措施,要求盟国联手与华为5G分割,极限施压,用政府强制行为设置企业与产业供应链风险。供应链本来是一种企业行为,是一种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但美国政府挥舞行政大棒,对全球供应链规则实行野蛮的践踏,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极大危害。 (二)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保卫战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大暴发,中国首当其冲,它对人类本身,特别是对全球经济将造成巨大影响,对中国供应链与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其冲击度之大实属罕见。 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在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被迫采取武汉封城,工厂停工,服务业关门,交通管制,老百姓居家生活,这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社会与经济运行模式,如何快速打赢这场阻击战,尽快复工复产,从中央到百姓都知道它的份量,能否打赢这场阻击战,并恢复经济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带着不同的心态观望着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将决定中国的命运。在这历史关键时刻,习近平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倾全国之力,打响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中国保卫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用了仅三个月时间,就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中央不失时机地又做出部署,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生产。 这场抗疫战争,充分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受住了这场大考,锤炼了全民的意志,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但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疫情巨大冲击下,1至2月投资、消费、净出口近30年以来首次同时出现负增长,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或难以实现。 2月制造业PMI为35.7%,创历史新低,其中生产指数27.8%、从业人员指数31.8%(低于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新订单指数29.3%、新出口订单指数28.7%,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非制造业PMI,受居民居家隔离的影响,降至30.1%,较前值下降23个百分点,创2012年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值。建筑业PMI下降至26.6%,较前值下降23.1个百分点,创2008年以来最低值。 1至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凡是产业链条较长的行业,生产受上下游生产商的影响较大,工业增加值下滑更为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4.5%,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三大行业投资均大幅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剔除价格后实际同比下降23.7%。进出口总值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292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2%;进口2995.4亿美元,同比下降4%,进出口贸易从去年同期顺差414.5亿美元,变为贸易逆差70.9亿美元,主要是国内疫情导致停工所影响。出口下降之大,是1995年以来仅高于2009年2月以及2016年2月的第三低值。从出口商品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最为显著。对比2003年非典期间,本次疫情对出口的影响更大。分国家看,对美国(-27.7%)、欧盟(-18.4%)、日本(-24.5%)、韩国(-18.6%)以及东南亚联盟(-5.7%)均出现下降,对美国、日本出口增速创1995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3月,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别是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但一季度,GDP负增长6.8%,投资同比下降16.1%,消费下降19.0%,外贸下降6.4%。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国外疫情快速恶化,到3月底,已扩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已超过100万,4月中旬已超过200万,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压制生产与需求的上升,严重冲击着中国与全球的进出口,全球供应链遭受严重打击。这时,本应世界各国团结合作,共同抗疫,但美国的一些政客大唱反调,把疫情政治化,明知世界卫生组织早有决议,不能用地名或国名称呼病毒,但他们仍把新冠肺炎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向中国甩锅,抹黑中国,美国政府正利用这一借口,到处煽风点火,妄图发动一场新的攻势,压制中国,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二、供应链形势 世界出现了供应链危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国已是全世界制造业中心,是全球供应链重要枢纽,在中美贸易战与新冠病毒的双重挟击下,形势如何? 2012年2月,美国奥巴马总统签发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 (以下简称《战略》),《战略》设定两个目标:一是促进商品的高效和安全运输。强调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二是培养一个有弹性的供应链。建设一个准备应对且能承受不断变化威胁和危害,并可以从中断中迅速恢复的全球供应链系统。 综观《战略》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战略》的核心,一是“安全”,另一个是“效率”,正如文中所述,“我们拒绝接受安全与效率之间的错误选择”。“安全”是美国国家核心利益,凡威胁到美国的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航行安全等等,都要倾全国之力,借全球之力,为捍卫“安全”而战。《战略》非常明确,美国要建立的是“全球供应链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稳定、安全、高效和有弹性的”。美国还认为,“确保全球供应链系统,就是确保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和全球经济稳定的整体全面安全”。“效率”则是确保美国在各方面走在世界前面的法宝,生产效率、市场流通效率、运输物流效率等等“永远第一”,随之而来的是国际经济的治理权、话语权。把“安全”与“效率”赋予供应链,因为供应链强调的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形成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 为了实现《战略》要求,美国强化了全球供应链系统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透明化技术研究,推进信息共享与智慧供应链发展,强化国内标准与法律规范,并推进全球供应链治理结构改造,特别是贸易便利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全球资源整合。成立了跨部门的全球供应链工作小组,每年向总统提交工作报告,提出新的建议。国防与情报部门专门成立全球供应链风险评估组织。商务部成立了40人组成的全球供应链竞争顾问委员会。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把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国把供应链上升到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国家安全,指出“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加强与伙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有利于我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贸易新规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上海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削减贸易壁垒,推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场需求”。中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把确保全球供应链安全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的问题与软肋可以从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的融合度、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来加以分析。 (一)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的融合度 当前中国建立起了涵盖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越美国,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占居世界第一。这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入世后,全球供应链逐步演化为一个“金三角”:一角以欧美日韩为中心,提供高技术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一角以中国和东盟为代表,以加工组装和基础零部件制造为主;一角以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及南美为代表,主要从事能源、原材料产业。这个“金三角”中,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麦肯锡2019年分析了186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发现65个国家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麦肯锡选取了20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分析在这些行业中,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消费、生产和进出口的依存度。其结论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在相对下降,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却相对在上升”。例如,在电子、机械和设备领域,中国的角色既是供应方,也是市场。中国在这些领域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7%至28%,占全球进口总额的9%至16%。在轻工领域,如纺织和服装,全球各国高度依赖中国的产出。中国占据了全球纺织和服装出口的40%,家具出口的26%。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估计,2000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扩大了两倍。世界银行称,2000年中国仅占全球贸易的1.2%,2018年该比例达到三分之一。在亚洲,同期中国的贸易占比从16%上升到41%。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上升,则表明中国作为消费市场、供应方和资本提供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尽管目前中国在全球家庭消费中的占比仅为10%,但在2010至2017年间,中国贡献了31%的全球家庭消费增长额。另外,在汽车、酒类、奢侈品、手机等许多品类中,中国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30%以上。中国在2015至2017年间是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和目的地。2018年底,在华外资企业约60万个,活跃的是40万个,分布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几乎所有的统计门类,其中最多的是制造业,超过14万个。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