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3条”,按下营商环境升级键
□ 邓海建 为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上海出台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准入立项、用地管理、规划许可、开工手续、竣工验收和服务效能等6方面提出了23项改革措施,将于今年8月1日起施行。(7月28日新民晚报) 上海新鲜出炉的这23项改革措施,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着力破解项目审批中堵点难点,尽可能扩大改革受益面,以“能放则放、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姿态,拿出了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上硬核作为的“上海样本”。 创新经验极速推广。特斯拉是一个产业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这个过程,是针对一个产业项目的高效审批。不过,正因为有了“特斯拉式”工作专班,才推动企业分钟级决策的高效落地。风起青萍之末,浪成微澜之间。而今,上海提出“要把特斯拉的速度变成上海的速度,要把特斯拉这样的特例变成常例,要把特斯拉改革的经验变成制度”,很显然,这是要让创新审批的成果,普惠成项目市场的常态,用这个加速度的“推背力”,倒逼行政审批在流程重塑和监管再造上挖潜,减少审批中梗阻,赢得发展主动权。 给力作为常态长效。上海深入挖掘和总结提升近几年上海市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成功经验,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远程办、应急办、快递办、网上办、掌上办等做法,将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吸收到《若干措施》中,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说到底,这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魄力,激发新常态市场的活力,真正做到“出手必出色,完成必完美”。 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比如,为简化项目规划许可程序,《若干措施》规定,将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近三分之二的项目审批下放至基层办理。大刀阔斧的背后,是共识如山般岿然。一则,优化营商环境,始终在路上;二则,狠抓产业项目,始终不停步。目标导向、专班推进,问题导向、政策统筹,效果导向、加强保障。 2020年开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暨投资促进大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促进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3月末举行2020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暨特色产业园区推介仪式;刚闭幕不久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36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又集中签约……联想到世界银行刚刚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浓墨重彩点赞上海营商环境,一切其来有自,一切顺理成章。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点一滴的变化、一项一条的措施,改写着效率和速度,增益着实力和优势。以改革的带动和溢出效应,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扩大有效投资、盘活存量资源,行政审批的“上海速度”定会兑现为营商环境的“上海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