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智能系统,中通快运渐成物流轻骑兵
大运智能运输管理(TMS)平台应用效果凸显
稿件来源:常河山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常河山 按照往常,下午四点钟能到的货,或许上午十点就到了。 中通快运的老客户们或许还不知道,这个时效性提升,得益于中通快运的大运智能运输管理(TMS)平台。 大运智能运输管理(TMS)平台是将司机、车辆、班线、货物紧密结合,通过连接智能手机、GPS车载设备、ETC等智能化设备,动态提供车辆定位信息、运输轨迹信息、班线规划、行驶里程、油耗信息等数据,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实际上,这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带来的还不仅仅是时效的提升。 TMS平台投入使用,车辆装载率提升4.12%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运输作业中降低成本,是物流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车辆使用率,2017年中通快运就实行了甩挂运输模式,将700公里以上线路实施2头4挂、3头5挂、4头6挂等不同类型的甩挂,减少了车头的投入,增加了驾驶员的收入,同时也减轻了操作场地压力,充分调动了运力资源,大幅度避免货等车的情况发生。 2018年4月,大运智能运输管理系统(TMS)正式实行班车运输系统化,摆脱了需要运用第三方系统制定繁琐的人工发车计划等操作。 2019年6月,TMS平台逐步完善的同时,新增了便于司机、车辆系统化管理和运营监控各项数据报表的功能,装载率、车辆使用情况、各项班车成本等得以系统化管控。 与此同时,系统实现的智能排班功能,利用高效的智能路由调整体系,通过改善人车路线不匹配、空仓留仓问题,还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实现了运营效率、资源效率的大幅提升。系统的成本分析功能,也进一步优化了费用管理,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保障。 TMS平台的投入使用,使运营效率明显提升。2020年上半年全国车辆体积装载率同比上涨了4.12%;2020年9月,各车型车辆使用率已经达到85%,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通过TMS系统化管理,车辆平均单公里费用下降0.5元/公里。 管理人员可以在移动端小程序进行发车计划的制定与查看,并同步至驾驶员,驾驶员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任务、计划发车时间,改变了需要随时待命的不确定性,提高了此环节的工作效率。 2016年10月加入中通快运杭州车队的韩志说,自己的工资每年都在上涨,因为智能系统的上线,工作也越来越方便了。入职第一年,他跑完当天任务后,要等卸完货,再装完货才能发第二趟车。而且,常常是随机接受任务,接任务之前,需要时刻待命,无法好好休息。每次接任务之前,他都需要多次咨询管理人员,自己当天是哪个任务。 如今方便多了,系统早已固定车辆、线路和甩挂发车时间,韩志可以使用小程序查看任务,在本次任务未完成之前就已经得知下一趟任务了。 AI监控,守护6000辆车安全运营 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在如何实时掌握车辆动态,及时发现人员和车辆的在途隐患方面,中通快运一直采取“预防为主,教育辅助”的安全管理思路。 早在2017年,中通快运就已与太好保、星软、中交兴路等平台展开合作,与优必飞管理团队共同布局智能化车队管理,将系统数据实时接入大运智能运输管理(TMS)平台,通过对驾驶员的实时视频监控,直观了解驾驶员的驾驶状态,形成全国司机的驾驶行为风险热力图及隐患数据,自动抓取分析当前司机危险行为,进行系统自动识别、人工干预、综合处理的前中后三阶段全方位的管控。 驾驶员在途出现疲劳打瞌睡,是极易造成事故隐患的情况,在途监控系统首先会对视线偏移、闭眼、频繁眨眼、低头等进行第一道的自动设备预设提醒,该提醒可个性化设置语音类别,例如输入自己母亲的嘱咐、亲人妻子的安慰、儿子的呼唤等,通过播放语音有效激发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在语音播放无法有效持续性改善驾驶隐患的情况下,人工可根据系统推送的报警信息,进行电话提醒、指挥停车休息、服务区停靠、及时换班等操作来保障在途安全。 除此之外,每月进行安全管理培训,总结复盘当月安全事故盲点,针对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和管理断层点进行修补完善。 从2016年首批500多台车辆,发展至今,中通快运的运力规模已有6000余台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分量不断增加,隐患处理数据的核实工作量呈几何倍增,但由于有了系统自动分析识别干预、人工干预、总结复盘和安全培训等措施,中通快运实际严重事故处于横盘状态,且有下降趋势。如今,中通快运出险事故率已经低于行业头部企业,在途风控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中通快运已可通过人脸识别、利用视频和AI智能监控司机的上岗行为,对车队管理中存在的人车不匹配、人车安排错误等情况进行二次规避,有效保障了车队的规范运作。 合理路由,时效兑现率提高50% 运输时效的有效控制,除了能够给末端用户带来满意度提升,还能让物流作业链中的各环节严格按计划衔接开展,让资源的使用更为高效合理。 保证时效离不开合理的路由设置。快运行业多承载大件货物,去往的是二三线城市。在此轴辐式模式中,货物的发出与到达都需要经过多个节点,保障线路运作顺畅,“路由选择和制定”的科学合理性曾一度成为难题,而在大运智能运输管理(TMS)平台上线以后,这个难题正逐步化解。 一直以来,中通快运芜湖抵达浙南地区的时效,要2天甚至3天,客户对于这个时效很难接受。 针对这个情况,中通快运通过最新全链路时效系统,对现有的时间节点复盘,并且在系统上进行优化模拟,合理规划路由,配合分拨作业批次的时间安排,再结合班车的到车、发车时间,监控在途运输时效,降低了延误风险。 为预防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对于每个节点进行预测预警,通过预警机制反馈给“目的分拨”进行补救,部分地区时效提升至1天,部分地区保持在2天左右,时效提升明显。 时效涉及的环节众多复杂,从网点交件一直到网点清仓,共有10多个时间节点。中通快运对于每个时效节点,都开发相应的监控界面,每个节点都有预警机制,并且还在逐步开发相应的预警之后的补救机制。 通过对全环节的穿透性管控,找出造成“时效未达成”最大的影响环节,透入环节中,再找出影响最大、占比最高的问题与时间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路由规划需要快速精准,依靠纯人工决策已经跟不上货量增长。 未使用TMS系统之前,对比同行,中通快运从华东至河南、河北、山西地区的运行端时效(车辆运行时间)普遍晚一天,使用TMS系统之后,系统对全链路时效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进行分析,发现中转次数太多,节点卡不上,重新规划路由后,华东至河南、河北、山西地区时效兑现率提高50%。 下一阶段,TMS系统还会对已发货路由进行规划设计,预警走货路由不合理现象,通过预警系统,预计平均每票货将会少中转0.26次,届时运输时效将再度提升。 快运行业,早已不是传统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赋能对物流行业的再造和影响越来越深刻,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正在日趋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