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何黎明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以及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连续4个月运行在51%以上,经济保持稳定复苏态势。疫情暴发后,我会第一时间成立了党委领导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面向全国物流行业发出了《中物联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倡议》,呼吁和动员全国物流企业、协会及物流从业者同心协力、共战疫情,确保物流服务不断流。中物联及各分支机构,各地方协会积极组织调拨行业应急物资、帮助对接应急物流需求、反映企业开工运行困难、大力宣扬抗疫企业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和好评。广大物流企业、企业家和物流从业者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承担疫情防控应急物资和居民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涌现出一批感人事迹和先进企业,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命线”和复工复产的“先行官”。为此,本次年会特设全国物流行业抗疫先进企业,表彰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单位。在此,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代表中国物流行业,向全国物流抗疫先进企业,和广大投身抗疫一线的企业家和物流从业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今年也是更有挑战的一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这一大变局加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社会需求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大,物流业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党和政府及时提出“六保”“六稳”工作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物流降本增效提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畅通货车应急运输通道、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阶段性减免社保等政策措施的出台,为物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随着社会需求逐步好转,我国物流运行稳步恢复态势日益巩固。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6.3%,连续3个月处于回升态势,行业活跃度有所加强。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02.5万亿元,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局面,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回升。物流业总收入7.4万亿元,市场规模接近往年正常水平。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所增强,截至目前,我国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近7000家,其中5A级企业358家,在重要细分市场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物流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初步估算,全年物流运行将实现小幅增长,保持平稳复苏态势。
今年又是更关键的一年。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纲领性文件。《建议》4次提到物流,8次提到供应链,包括“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下转B3版)
(上接A1版)“完善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进一步增强,为下一步编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物流大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总收入均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三分之一左右,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货物运输量、快递业务量等指标持续多年均居世界第一,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化融合,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成为新动能,智慧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释放创新活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物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这一次疫情的暴发暴露了我们的应急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等短板问题,还包括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对支撑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这一任务,在物流保障上还存在差距。这对“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和规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国内国际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最大亮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期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物流业连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打通供应链、协调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我们要加强物流顶层设计,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加强产业联动融合,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高质量新供给,创造高品质新需求,增强高能级新动力,打造新时代物流强国,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构建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高质量现代物流运行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必要物流保障。
一是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要“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现代物流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必要支撑。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进一步统筹物流硬件软件建设,助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释放国内市场需求。要加大物流节点、通道、网络规划布局,重点加强城乡物流设施配套保障力度,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协调区域物流网络,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吸引实体经济集中,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我国国际航空和航运出现持续较大资源短缺局面,严重影响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顺应“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发展趋势,深化与“走出去”企业的战略合作,搭建国际物流体系,承接国际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与实体企业一起“抱团出海”。要加大“走出去”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鼓励物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加大国际物流重要设施、节点和能力的投资布局,建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优势,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推动国内物流体系梯度升级,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定位,从传统的出口基地和制造中心向区域物流中心转变,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集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二是坚持物流创新驱动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创新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物流无人化、即时物流、无接触配送等先进模式凸显了数字经济优势,加快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普及。本次年会以“智创未来——物流业新征程”为主题,适逢其时。近年来,我会与中国外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共同推动智慧物流理念、模式和技术的交流传播,形成行业发展共识。下一步要乘势而上,抓住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打造万物互联的物流互联网,推动传统物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负责任的物流平台企业,助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平台化转型,共同构建“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三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当前,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是仍面临“连不上、通不了、聚不来”等现实问题,制约了物流网络效应的发挥,亟待打通瓶颈制约,加强枢纽设施间互联互通。近期,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部署,由我会牵头,45家国家物流枢纽参加的国家物流枢纽联盟正式成立,致力于推动国家物流枢纽之间加强业务对接,推进要素流动、信息互联、标准协同等合作机制建设。同时,我会还配合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物流园区互联和末端网点畅通,不同层级的物流基础设施相辅相成,分工有序、联通共享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形成。
四是营造政企互动的营商环境。多年来,中物联始终坚持“有为才能有位”的宗旨,发挥政府和企业间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政企互动的交流平台,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疫情期间,我会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累计报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简报169期,提交了几十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报告,提出了近百条政策建议,我会调查发布的《2020年物流与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营商环境调查报告》,反映纾困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得到有关部委采纳和好评。下一步要积极探索营商环境优化推进机制,通过协会搭建平台,政企交流互动,专家贡献智慧,提出政策建议,发出行业声音,影响政府决策,更好地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也欢迎企业家朋友们积极参与,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物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文章内容有删减,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