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供应才能让民众就地过年增加幸福感
□ 本报特约评论员李宏 牛年春节已到,万众欢天喜地。从习近平总书记2月4日亲赴贵阳市考察调研生鲜超市,了解当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供应保障情况,研究解决老百姓“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所增加,价格企稳,各地职能部门纷纷举办网上年货节;从许多华人华侨都收到了驻在国中国使领馆发放的“春节包”,到顺丰、圆通、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纷纷发布通知,表示春节不打烊,……多种举措,无不让华夏儿女倍感暖心。 每年腊八到春节的前两天是年货采购的高峰期,今年为疏解线下人群集聚,防疫情、保供应、促消费,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举办“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保障“春节不打烊”,物资供应不断档。 笔者认为,全球疫情加速了以传统线下物资供应为主的流通行业变革,且消费贡献对于经济增长占主导作用,就地过年为消费升级带来新契机。“十四五”规划新发展格局开局之年,百年党庆即将到来之际,尤其是民众欢度春节期间,政企联合,超市、零售等行业更需要以变应变,以高质量综合服务能力,满足需求更创造需求,让两头都得实惠,才能让百姓就地过年增加幸福感。 从政府部门讲,职能部门应通过直播、“上云”等方式,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推出凸显传统节日特色的网上服务功能等,做好物资供应和服务保障。 从电商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讲,要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折扣、不实宣传、单方砍单等行为。 从快递业讲,既要确保广大用户顺利收到年货,也要确保广大风雨无阻、节假无休的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和自身安全。 总之,既守住健康安全底线,也要守住物资供应红线;既要借助政府的无形之手,加大调配、调控力度,也要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各类企业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