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新技术催生新业态
□ 郭倩 5G无人驾驶摆渡车在景区行驶自如,机器人在田间地头实时监测、帮忙采收,矿工坐在操作间里“远程挖矿”…… 当前,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快融入千行百业,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激发数字经济潜能。 5G+智慧旅游解锁假期出游新体验 “十一”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多地5G+智慧旅游的应用增添了游客假期出游的乐趣。 在西宁园博园5G体验馆内,游客张微巍正戴着VR眼镜,体验着骑摩托车、滑雪,观看着无人机回传的5G高清航拍景观。“无人机上安装了360度摄像头,将实时拍摄数据通过5G实时传输到VR眼镜,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园内美景。”中国联通青海分公司工作人员井启超介绍。 此外,园博园的“智慧大脑”采集着园区内上万个设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管理者可以清楚地掌握园内游客量、分布区域等信息,并通过分析实时信息,对突发事件及时提出应急预案建议。 5G无人驾驶摆渡车同样带给游客全新体验。“这辆车居然没有驾驶员和方向盘!”在福建邵武武夷南麓茶园,乘坐5G自动驾驶游览车的游客啧啧称奇。 据悉,中国移动为茶园打造的5G网络为车辆装上了“5G+智慧眼”。借助5G毫秒级响应能力,自动驾驶游览车结合北斗+GPS、激光/超声波雷达传感等技术,可以对周围建筑、车辆、行人等进行实时精准识别,做到行驶自如。 巧用“黑科技”智慧农业走进田间地头 眼下,全国秋粮收获正陆续展开。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嗡......”带着风声,一架大型无人机在北大荒闫家岗农场的千里水稻田上腾空而起,这是农场工作人员闫晓东在进行植保作业。 闫晓东说,过去爷爷是扛着锄头种地,后来爸爸是开着拖拉机种地。如今他通过操作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500亩地。“家乡黑土地上建成了5G数字农场,种田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了。”闫晓东说,5G技术实现了机车的无人驾驶,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指挥无人机车进行作业。农场播种机上加装了数控装备,可以精准监测到每块地播了多少种子,提高了播种质量。 黑龙江联通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农场投入应用后,每亩地节电约5元,人力成本降低65%以上,增产5%~10%。 在浙江乌镇的凤岐茶社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里,“熊猫”“泰山”“龙犬”“云雀”“黑鹰”等40多个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来往穿梭忙碌,成为了这个700亩农场的“新农人”。 其中,黑色的机器人“熊猫”是温室内的自动“搬运工”,“龙犬”四足机器人在大棚里进行自主巡检、环境数据感知、自主导航、数据回传等作业。 在大棚外的稻田边,巡检机器人和空中机器人可以对虫害、草害以及生物生长周期等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利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回传。 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生产更安全高效 在矿山、在港口、在能源企业,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企业生产变得更安全、更高效。 走进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5G智慧矿山,无人矿卡在复杂的矿区环境里穿梭,与电铲、推土机等设备“配合默契”;矿区另一边,工人坐在操控室里,紧盯屏幕,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遥控杆……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G满足了无人驾驶、远程控制业务大上行带宽需求。一期项目实施后,每年仅矿卡司机人员成本就可以降低1.5亿元。 能源企业将生产巡检视为“生命线”,在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如今企业安全管理有了智能机器人助手。 搭载着可见光、热成像、声音传感器等数据感知设备,百度智能特种机器人进入管廊现场采集各类数据,并回传至“中枢大脑”——管廊安全智能预警协作平台,工作人员在一个大屏上查看管廊现场全景。 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与分析管廊内设备以及环境的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危险,及时预警。“管廊智能巡检系统投入使用后,巡检团队将隐患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别;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停歇,探查人力不能触及的危险区域。”大榭石化巡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应用在更多生产场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