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进冷链物流发展 支持农产品产地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
本报讯近日,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下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专业化冷链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综合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流通环节腐损率逐步下降。《实施方案》设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广东基本建成符合省内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其中,要在产地预冷、传统农批市场冷库等末端设施方面,补齐短板,提高设施装备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建成广东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 根据《实施方案》,在夯实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方面,提出要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冷链设施短板,支持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地重点镇和中心村,分区分片集中建设田头预冷保鲜设施。《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大埔县、罗定市、高州市、徐闻县等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以及具备条件的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在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平台等,成立“田头智慧小站”产业服务联盟,引入社会力量,重点培育一批产地移动冷库和冷藏车社会化服务主体,大力发展产地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推广“田头冷链服务驿站”“供销田头集散中心”“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等模式。《实施方案》要求,优化重点品类冷链物流服务,包括肉类、果蔬、水产品等。《实施方案》提出,将加快在预制菜产业园布局公共型肉类冷链物流设施,推广标准化流通型冷库、肉类保鲜柜在农贸市场、社区生鲜门店的应用。 (南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