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祥
近年来,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日前在太仓举行的全省智慧港口建设推进现场会上,江苏省提出将全面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港口智慧化发展水平总体步入全国前列,以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支撑交通强省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注入强劲新动能。
广阔的智慧港口发展前景
10月28日,记者来到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江上船来船往,岸边停泊的货轮,装货卸货,一派繁忙。吊机下,一辆无人驾驶卡车在不停地运输着集装箱。
太仓港建成全省内河和沿江首个堆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目前,码头运营效率大幅提升。“从船舶预约到装卸,再到堆场作业等,全流程都由信息化的‘系统大脑’智能控制。和过去比,堆场作业人员减少超过50%,还实现岸桥不停工,场桥不等待,集卡少跑路。”太仓港口管委会科信办主任顾祖旭介绍,各环节实现无纸化,码头闸口进闸时效由原来的2~3分钟每车提高到10~30秒钟每车。“港口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对提升综合交通整体运行效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牵引和促进作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表示,当前,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初步应用,省内部分港口码头在生产运营、安全绿色、疫情管控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多式联运模式初步建立,实现了上下游物流节点作业协同和信息共享。他坦言,江苏省智慧港口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比如,港口生产作业现代化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省内大多数港口作业机械及相关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普遍不高,数字技术在装卸、运输、仓储等各类场景中应用不充分。港口联结沟通的信息枢纽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数据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融合程度低,港口企业、货主、船代、货代、物流以及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之间普遍存在“信息壁垒”,亟须通过打通“港、船、货”数据流,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有效衔接、港口枢纽高效运行。
全面推进抢占数字高地
江苏是我国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2021年,全省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2.1亿吨,约占全国20%。
推动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迈进,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处处长李辉介绍,根据《江苏省智慧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江苏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十四五”末,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全覆盖;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安全生产实现100%数字化管理;全省对外开放港口疫情防控实现100%数字化管控;全省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实现100%数字化治理;全省对外贸易港口基本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全 省港口智慧化发展水平总体步入全国前列,基本实现“服务一体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技术先进化”。“全省港口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更智慧目标发展。”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口处工作人员介绍,首先要完善港口信息基础设施,搭建满足港口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强化万物互联,让港口“哑设施”具备多维监测、智能网联、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强化系统集成,通过建设智能化终端装备实现集装箱、大宗干散货码头自动化运行、智能化控制;强化信息枢纽功能,通过数据中心建设使在港口交汇的各相关方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同时,统筹加快港口码头智慧化
建设——沿海港口智慧化建设高水
平起步;沿江港口通过智慧化改造
促进整体高质量转型;内河港口加
快补齐信息化短板,丰富数字化场
景应用。集装箱码头数字化建设提
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需加快赶上
一流港口步伐,当好先行和示范;
散杂货码头在基础性共性技术和生产管理平台应用上求突破,实现更整洁更干净更精细化发展;危险货物码头各类要素和场景要尽快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百分百的数字化管理。
按计划,2022年~2025年,江苏省要全面推进吕四港自动化集装箱智慧港口、太仓港区四期、宿迁港中心港区智慧港口等沿海、沿江、内河共36项智慧港口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形成一体化服务合力
智慧港口建设是一项走在前沿的创新实践,在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提升港口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同时,还需深化要素融合,加快构建港口一体化智慧物流服务体系。
梅正荣表示,目前,正加快协同推动口岸智慧化建设,推动商务、海关、海事等港口口岸相关部门单位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业务办理协同,推进报关单证全要素电子化、全流程线上办理,提升业务线上办理比例。推进省域、长三角区域港口口岸一体化通关管理,实现更高水平的通关一体化、便利化。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推进江苏省电子口岸建设,推进港口作业和口岸通关“串联”改“并联”,实现全流程信息化。
据了解,江苏省将以港口为节点建设多式联运一单制,依托省港口集团、连云港港口集团、省国际班列公司等建立省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平台,引导企业开放枢纽站场、运力调配、班线计划、运行动态等数据资源,加强与省多式联运数据交换平台对接。并加快构建港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