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运业“新”向何方
稿件来源:王禹
虽然近段时间集运市场量价齐跌,但2022年班轮公司再次收获创纪录的营收业绩,已经没有悬念。不过,这或许也将为集运业的“疯狂三年”画上句号。 环保新规定 进入2023年,班轮公司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环保新规的考验。 为提升现有船舶能效,进而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既定的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目标,IMO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6届会议(MEPC 76),通过了“关于强制实施目标型技术和营运措施以减少国际航运碳强度”的MARPOL附则VI修正案,提出了对现有的船舶能效指数(EEXI)、营运碳强度指标(CII) 以及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的相关强制性要求。可以说,2023年是对营运船舶能效的大考之年,船舶需要从硬件改造、营运管理、技术文本等多方面,全方位做好履约准备。 供需新常态 环保新规的实施,不仅将进一步加速集运业脱碳进程,还会对市场供需产生深远影响。一批船龄超过10年的集装箱船,将会因为不符合EEXI要求被禁止航行;一批集装箱船会因为CII等级过低,被要求减速航行。这或许将成为约束2023年运力供给的一大因素。 2021年,班轮公司在需求高峰期订造的大批新运力,即将在2023年进入交付期。同时,需求却在经济预期低迷、通胀压力增大、疫情反复以及地缘局势紧张等多重因素打压下,从2022年年初的高点快速滑落。此消彼长间,业界对2023年的集运市场供需前景不甚乐观。 不过,中远海控董事会秘书肖俊光日前表示,船舶能效指数、营运碳强度指标等国际环保新规生效后,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集运业的有效供给形成一定约束。 可以预见,2023的集运市场,将从此前的供需两旺转为供需趋紧:需求下降明显,老旧运力也会逐步退出市场。运价将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下,逐步从历史高位回归,并稳定在一个“常态化”区间内。 也有观点认为,在全球贸易萎缩的大背景下,各大班轮公司的运力结构调整迎来了绝佳时机。封存、淘汰一批不符合环保新规的运力,是维持市场平衡的有力手段。 船货新关系 供需关系的转变,也牵动着微妙又敏感的船货关系。过去两年,供应链紧张和急剧上涨的运输需求,火速拉近了船货关系。一方面,经历过“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的货主,希望通过直接与班轮公司签署长期合约,获得运力保障;另一方面,班轮公司也希望在运价飙升时,通过与大货主实现长期合作,稳定货量,锁定收益。船货双方一拍即合,进入“蜜月期”。 不过,2022年度的高价合约还在执行中,市场即期运价却如过山车一般持续大跌,甚至低于合约运价。 2023年,也成为考验船货关系的一年。运价基准平台Xeneta近期的一项客户调查结果显示,有71%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市场急剧变化,他们将对长期合约进行重新谈判,也有11%的受访者表示不想履约,只有18%的受访者回复,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将按照既定合同执行。 (王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