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消费回C位!汽车家电或成重要抓手
□余思毅 12月14日央视新闻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对于《纲要》发布的时机,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分析称,即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的背景下,2023年肯定会把提振经济作为第一重要任务。 在滕泰看来,集中扩大内需将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长期扩大内需的战略跟“稳增长”的基调十分吻合。 中泰证券政策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也指出,从今年前期经济表现来看,经济存在生产强但需求偏弱的不均衡,而且内需与外需有待均衡,内需相较于外需更加偏弱。因此,现阶段内需是重中之重。在必需消费品保持相对韧性的情况下,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或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 此外,杨畅还提到,如何对居民收入端进行适当的转移支付,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值得后续观察。同时,政府应该考虑如何降低居民的被动支出,防止在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出现价格推动型的支出增长,进而实现居民消费支出的优化转型。 内需重回C位 众所周知,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出口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迹象现象,近期有动能转弱的态势。 滕泰指出,过去20多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的高速增长曾经是中国经济总需求方面的重要增长动力,但从2015年以来,实际出口增速在逐渐回落。“2020年疫情以来,由于欧美国家的需求比较旺盛,出口连续有一年多的高增长,但是从2021年下半年到现在又处于回落的态势。” “由于欧美过度加息造成需求快速回落,明年欧洲和美国都有轻微衰退的风险,所以中国出口未来面临较大的挑战。”滕泰分析道。 因此,《纲要》提出的战略规划不仅仅着眼明年,而是横跨整个“十四五”。《纲要》提出,“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展望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是: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 《纲要》还提出,“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杨畅认为,现阶段针对内需出台政策措施,短期稳住经济基本面,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中长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手段。 滕泰进一步指出,在整个当前通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由贬值转为升值。房价调控方面,不再是防泡沫,而是防止系统性的下跌风险,股市方面是防止长期低迷。在此背景下,央行降息刺激消费和投资稳增长,应该是未来尽快采取的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 投资居二线消费全力拉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纲要》提到“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以及“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等表述,都把消费放到突出位置,甚至放在投资之前,这在近日中央层面的一些动作可见一斑。 11月16日,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发布,首次将“降低消费信贷成本”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过去央行强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较少提到降低消费信贷成本。“长期靠投资驱动的历史阶段已经过去了,毕竟是不可持续的。”滕泰指出,过去二三十年,在快速城镇化和快速工业化阶段,中国的投资率比较高,符合投资驱动经济的典型特征。“多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都保持在40%以上,去年中国的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率也高达48%,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出一倍,比印度的27%也高出了近20个点。”滕泰补充道。《纲要》还从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杨畅指出,由于制造业投资受下游需求端影响较大,基建投资或许仍是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基建投资面临两个层面、三个方面的拓围:第一个拓围是从传统经济领域的基建向社会民生保障类基建的拓围,例如医疗新基建、养老新基建;第二个拓围是从传统基建向上向下向外的拓围,例如向上拓展到空天卫星网络的构建,向下拓展的城市地下空间的构建,向外拓展到海洋层面的基建,都有望成为“泛基建”投资的抓手,也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为良好的基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