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崔国强 “全球经济虽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但航空货运市场整体向好。尽管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但全球航空货运市场上扬态势还将持续。”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西部航空物流合作论坛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表示。 论坛上发布的《中国航空物流发展报告2021(中文版)》显示,2021年,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达731.8万吨,恢复至2019年的97.2%,增速由负变正、触底反弹,比上年增长8.3%。2021年,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货运收入达总收入的12.88%至19.6%,占比接近两成,远高于2019年的3.17%至6.13%。 潘亿新表示,2021年我国航空物流呈现四大特点:一是运输量触底反弹,主营收入增长显著。二是运力持续增加,客货并举成行业共识。三是上市融资并购,资本加大投入。四是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发展显著提速。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占芬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航空货运量稳步增长。截至10月份,我国航空货邮运输量累计512.6万吨,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3.9%,航空货运依旧是航空公司重要的盈利业务。航空货运运力供给充足,全行业货机机队接近200架。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航空物流建设不仅是短期应急需求,也是长期发展需要。 “航空物流在保障供应链稳定中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副院长綦琦表示,我国航空物流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化航空物流“枢纽+网络”,培育出更具竞争力的“专业+综合”“物流+产业”综合航空物流服务商;着重强化国家产业安全和提高供应链韧性要求,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持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航空物流服务品质,实现以一体化、协同化、智慧化、可视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发展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大部分枢纽机场在货物打板、装卸、仓储等环节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智能仓储、智能场站、无人车等新型设备利用率不高。货运单证电子化尚未普及,安检、机场货站、航空货运企业、货代公司等之间的物流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无法实现全流程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二是专业设施设备保障能力不足。对医药、冷链生鲜、快递、电子产品等货物的专业化保障能力短板突出,如航空冷链运输所涉及的冷库、航空冷藏集装设备、航空恒温箱等运输设备保障不足,效率有待提升。三是综合服务能力不足。我国航空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主要以运输仓储、被动执行、分段接力为主,货物跟踪、信息服务、金融结算、落地配送等先导性、综合化服务不多。四是全链条物流效率有待提升。航空物流企业与货运机场、货代企业、其他交通方式等合作关系较为松散,战略协同能力不足,缺乏一体化组织和一站式履约能力,航空物流链条上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效率有待提升。”占芬分析说。 为了实现我国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补短板。占芬建议,应从几个方向精准发力,进一步释放航空物流业发展潜力。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加快智慧物流建设。围绕航空物流全链条,加快大数据、5G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提升货运电子化、处理自动化、物流可视化等水平,提高航空物流效率和服务能力。二是大力提升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完善机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跨境电商、快递、冷链、医药、危险品等业务保障和服务能力。三是加快培育航空物流龙头企业。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资源保障,加快培育打造2~3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航空物流企业与制造业等各类企业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产品和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