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
十年大起大落,钢市悄然蝶变

  □ 陈诗玥
  我们刚刚告别2022年,迎来了2023年。回首10年来的钢铁市场,可谓价格走势惊心动魄、市场格局急剧洗牌:既经历了“钢价不如白菜价”的低迷,也出现了“一飞冲天”的疯狂时刻。前有钢厂大面积亏损停产,后有轰轰烈烈钢铁去产能。既有“互联网+”新潮涌动,也有期货市场发展融合。
  这些事件和现象背后的蕴含着怎样逻辑?钢铁市场未来趋势如何?本次专访邀请到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来看看他的观点:
  记者:为什么国内钢铁市场在产量规模波动率较小的情况下,会产生如此之大的价格波动?
  徐向春: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10%,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行业出现了高增长态势,这些行业对钢材需求巨大,进而推动了钢铁市场规模的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
  2000~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年均增长16.5%。到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年至2021年,GDP年均增长放缓至6.6%,钢铁需求随之放缓。2012年粗钢产量8.07亿吨(含地条钢),2022年预计产量10.15亿吨,这10年均增长显著下降至2.3%,其中2020年产量达到峰值10.3亿吨,然后连续两年下滑,呈现典型的平台波动特征,这也标志着钢铁市场规模进入饱和期。
  另一方面,钢铁产业是典型的强周期产业,钢铁价格也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是,这10年国内钢材价格波动非常剧烈,中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2015年底最低跌至70.4,价格水平打破历史最低纪录,四年累计跌幅达60%,价格水平甚至比2000年初还要低13%。但是,同期的全球钢材价格没有这么糟糕,反而比2000年初高57%。再看其他大宗商品如能源、有色金属等价格也并未创出新低。
  虽然彼时中国经济“三期叠加”,钢铁需求拉动力减弱,但仅仅从周期波动角度无法解释国内钢材价格为何创出新低。其背后深层原因是供应端出了问题:由于钢铁需求长期高速增长,刺激钢厂纷纷扩大产能,产能过度膨胀。据统计,2015年底中国粗钢产量接近13亿吨(含地条钢产量),而国内需求8.2亿吨,加上净出口1亿吨,国内外总需求仅有9亿吨左右。如此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加之行业自律意识差,企业固守“宁让价格不让市场”的惯性思维,不愿意压减产能,形成了恶性竞争,导致国内价格螺旋下降,上海螺纹钢一度跌至1700元/吨,出现“钢价不如白菜价”的尴尬现象。直到国务院专门出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文件,一场全国钢铁去产能专项工作由此展开,才使市场走出低谷。
  记者:中国钢材出口长期位居全球首位,对国内外市场产生重要影响。2012年钢材出口5573万吨,2015年达到11240万吨,然后一路下行,2022年预计出口量为6600万吨,呈典型的“倒V型”走势。如何理解钢材出口的大起大落?
  徐向春:中国钢铁产能大、成本低、品种全,可谓“物美、价廉、货全”,在国际市场具有非常强的竞争优势,成为出口第一大国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以出口占产量比重来衡量,中国钢材出口约占产量的15%,而日本、韩国出口比重达40%、45%,那么为何贸易摩擦焦点集中在中国钢材?
  实际上,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角度比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钢铁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且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通常予以高度保护,因此钢铁产业历来是贸易摩擦高发区。翻开国际钢铁贸易史,可以观察到,当一国出口钢材占全球出口比重超过20%,就会引发大规模贸易摩擦案件。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达到29%,独联体在90年代达到18%,均遭遇到密集反倾销摩擦,出口不得不做出调整。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占全球出口市场份额达到24%,成为贸易摩擦焦点也就不足为奇了。2015年后,钢材出口政策不断调整,出口退税下调或取消。同时,随着供给侧改革推进,过剩产能得到大幅度压缩。国内钢材价格恢复性上涨,环保成本不断上升进一步抬高了钢材成本,国内外价差不断缩小,钢材出口逐年下降。
  记者:您认为未来钢铁市场是否还存在隐忧?
  徐向春:从2021年到2022年,钢铁行业利润剧烈波动,可谓“从天堂到地狱”:2021年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4152.9亿元,同比增长104.3%,2022年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29.2亿元,同比下降94.5%,变动幅度之剧烈在历史上也极为罕见。“钢铁行业面临去产能工作开展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如何在寒冬活下去”等声音不绝于耳。
  究其原因,从需求端来看,地产行业深度下行带来了用钢需 求 塌 缩 ,2022年1~11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8.9%,房地产业用钢需求降幅超过10%。但钢铁供应端并未同步调整,1~11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仅下降1.4%,这导致供需失衡,叠加原料价格高企的因素,钢企亏损加剧。诚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减量发展、结构优化,企业负债情况也大幅改善。但失去了行政性限产政策硬约束,市场主导的产量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仍是亟须解决的隐忧。
  反观建筑活动相关度较高的另一个行业,2022年水泥行业受到地产拖累甚于钢铁,盈利情况也受到了冲击,但依旧大幅好于钢铁行业。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报告,前三季度钢铁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10.5%,水泥上市公司毛利率波动在15%~38%,远远高于钢铁。受益于行业较为成熟的错峰生产机制,2022年水泥错峰生产在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强、范围进一步扩大,执行标准更加规范,1~11月水泥产量同比大幅下降,降幅超过10%,创11年新低。水泥行业相对灵活的产量调节机制和更好的行业共识,值得钢铁行业进行借鉴。
  过去十年,钢铁行业经历阵痛迎来改革,脱胎换骨,既有市场机制倒逼行业洗牌的贡献,更多的是政策红利。但是,必须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控制产量,维护市场秩序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重回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因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较大,市场对钢铁行业需求存在担忧,认为会长期同步下行,您怎么看?
  徐向春:作为钢铁的最大下游需求行业,房地产深度下行对钢铁行业影响极大。据测算,2022年全年钢铁总需求下降3%,其中全年地产用钢需求降幅超过10%。
  很多人担心地产拖累将造成钢铁需求同步深度下行,我认为未必如此。除地产行业之外,中国经济转型将创造出新的钢铁需求增量。亮点一是汽车用钢需求,2022年国内汽车行业增长速度较快,1~11月生产汽车2500万台,产量同比增长6%,新能源汽车生产635万,增长101%,渗透率25%。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竞争力强,市场空间仍然较为广阔,未来中国汽车全年产销有望达到4000万辆。亮点二是钢结构用钢需求,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要求,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在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占比达到40%,而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仅为20.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到2025年,钢结构用钢需求将达到1.4亿吨,至2030年需求预计达到2亿吨,这意味着钢结构用钢需求未来会带来5000万吨至1亿吨增量。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将有力支撑钢铁需求不会快速滑落。当然,由于用钢需求结构的变化,未来螺纹钢需求会继续减量,但板材、管材、型材、钢结构等品种的需求将会出现增长,这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方面。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十年大起大落,钢市悄然蝶变
  本文所版面
【第 A6 版:市场分析】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