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绿色发展方案 赋能钢企减“碳”
稿件来源:马敬泽
□ 本报全媒体记者马敬泽 近日,山西、重庆、河南等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做好碳达峰、推进绿色发展的相关方案,对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等活动均有涉及。例如,河南印发《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引导钢铁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支持钢铁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及生产过程降碳改造。 兰格钢铁网高级分析师王英广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减碳绿色发展对钢铁工业意义重大,有助于钢铁产业在全球能源技术革命中的发展、变革,从而实现全产业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那么,本次各地公布的绿色发展方案中,有哪些举措值得钢铁企业关注? 推进超低排放改造 在各地印发的方案中,“超低排放改造”被多次提及。《江苏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钢铁、焦化等行业企业和工业炉窑、垃圾焚烧重点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提到,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推进。这表明持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是各省实现钢铁绿色发展的重点举措。 超低排放改造是指按照国际、国内最先进水平,对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大气污染排放治理升级改造。2015年,我国决定在煤电行业推广超低排放改造并最终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2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制订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首次提出在钢铁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自2020年8月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进展情况公示工作。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也成为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 新华社钢铁行业特邀分析师、著名钢铁市场专家马忠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超低排放改造通过增加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吨钢能耗,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是降低碳排放量最直接的办法。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21年,我国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21.15%,颗粒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15.1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下降13.89%。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上,不少完成改造的钢铁企业发布了改造后的相关数据,如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公开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总结显示,改造前后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其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8.47%、75.1%、67.37%;敬业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 降 486.89t/a、 1532.07t/a、6519.31t/a, 下 降 比 例 分 别 为39.8%、56.3%、68.7%,大气污染物总体下降比例63.5%。 目前,全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仍在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2月10日,全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上公示的企业已有70家。 鼓励废钢利用 废钢利用同样是各地方案的热词,如《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就提出要鼓励增加废钢利用,控制长流程炼钢产能,引导长流程炼钢就地置换为短流程炼钢;《河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也明确要求,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 废钢利用是我国钢铁行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钢是唯一能够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料,并且能降低炼钢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据测算,与使用铁矿石相比,每使用1吨废钢,可节约1.7吨铁精粉,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最多可减少76%的废水、72%的废渣、86%的废气排放。 (下转B2版) (上接A2版)“废钢利用前景广阔。”王英广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炼钢综合平均废钢比为18.8%,比‘十二五’提高7.5%。根据废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国炼钢综合废钢比将达到30%。” 他表示,目前,长流程工艺的吨钢碳排放强度约为1.46吨,而短流程电炉的这一数值为0.08吨,减碳效应显著。另外,我国是铁矿石资源匮乏国家,钢铁生产依赖大量铁矿石进口,且没有铁矿石定价权,大量利润被矿山吃掉,合理利用废钢能够改善这一状况。“所以不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加大废钢利用率都十分必要。” 不过,我国在废钢利用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存在较多难点痛点。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废钢比为21.9%,而美国、欧盟、日本废钢比分别达到了69.2%、57.6%、34.8%,差距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电炉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50%,高峰时间不足80%,几乎一半处于闲置状态,这直接导致电炉炼钢比例不高,也会进一步影响电炉产能扩建。”在谈到废钢利用的难点痛点时,王英广指出,“废钢成本相对较高,钢厂新投电炉产能的意愿低,降低废钢成本较为关键。由于黑色产业链利润主要集中在焦煤、铁矿等上游品种,下游利润空间严重被挤压,并且在低利润下,废钢需求不稳定,电炉钢企业没有稳定的盈利空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生产。” 2022年,受疫情影响,废钢产出下降,而钢铁行业利润持续下滑也使废钢利用率出现下降,废钢整体出现了供需两弱的窘境。面对当下废钢产业的难点,王英广建议,要加大对废钢产业的政策扶持,结合废钢期货上市,加大废钢标准化制定。“总体而言,废钢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及废钢回收渠道、资源流转的储运体系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废钢利用率,需要政策上多去支持。” 统筹绿色发展 2013年,钢铁第一大省河北开始了去产能、降排放之路,10年间,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压减产能、调整能源结构等手段,河北省的钢铁冶炼企业从123家减至39家,完成产能压减任务2171吨,占全国总压减量的72.4%,成为我国钢铁产业摆脱无序扩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在2022年7月29日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张大伟指出,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2021年与2013年相比,PM2.5浓度平均下降59%。特别是钢铁第一大省河北,2021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62.5%,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降幅在全国位列前茅。 面对行业绿色发展的成效,也考虑到技术手段、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我国针对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政策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调整。如河北省在2013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三查”行动加强钢铁行业监管的通知》中,更多侧重于对增加产能的钢铁企业与落后设施的“责令停建”和“关停取缔”。而在河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的《美丽河北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清洁能源货车替代”“落实激励性绩效分级”等举措成为主流。“一开始,迫于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的深刻影响,我国政府一直推动去过剩、落后产能政策,关停了许多布局不合理、相对落后的小钢铁厂。”马忠普说,“随着小钢铁厂、小矿山的关停,摆在钢铁企业和全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发展课题就是钢铁企业的布局与重组。在企业整合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的环保政策也必然从去落后产能调整为助力企业结构调整,在推动企业结构逐步优化中实现减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马忠普向记者表示,现阶段,钢铁行业在自身发展上也面临挑战,钢材总需求出现明显回落,钢材市场价格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特别是铁矿石、焦炭价格居高不下,许多钢铁企业承受着减产和亏损的压力。当前钢铁企业的战略经营重点,是如何摆脱市场困境,以求在生存中谋发展。“如今,政府双碳目标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企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计划,许多节能降碳项目也在继续实施。相信政府与企业会合理处理统筹环保和发展的关系。” 王英广说:“在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想要统筹环保与发展,必须采取新思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节能环保水平提高,如冶炼技术升级、数字化环保模型建立、碳排放管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