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是国内港口发展的一致目标。在这一进程中,智慧和绿色成为传统码头提质升级的核心词。9月8日下午,主题为“传统码头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丝路海运”港口智能化论坛在厦门举行,来自港口、通信、港机制造等领域的嘉宾认为,港口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这是行业的必然趋势。
2019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铁路集团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重点任务。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也指出,要聚焦智能生产运营,提升港口码头智能化水平,创新港口生产运营模式,提升生产运营和安全绿色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港口改造是适应国家政策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趋势,更是集装箱码头作业综合效率提升的必要支撑。”福建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键涛在论坛上表示。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宓为建认为,在世界一流港口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在技术层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新挑战,包括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怎样以更低成本运行,港口系统智慧化水平如何提升,如何保障环境安全,以及怎样支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宓为建特别强调,建设一流港口要求港口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对于传统码头在智能化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挑战,一些港口企业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与相关成果。福建省港口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朱勇进介绍称,厦门港以海润码头为试点,先后进行了智能设备数据交换平台、大型设备远程控制改造、5G无线通信系统等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了降本增效、服务改善、绿色低碳,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
刘键涛同样表示,海润码头的智能化改造获得了三大创新成效,包括综合生产效率提升10%,节约人工成本约3000万元,服务水平也得到改善。车辆到达的通行效率提升三倍,全港通关效率提升20%。在绿色低碳方面,码头的生产节能率已达到18.9%。
新加坡港务集团(PSA)助理副总裁姚梁华介绍,该企业曾经历从第一代传统集装箱码头发展到第二代半自动化,再到现在智能化、智慧化的巨大转型升级。姚梁华认为,不存在一种最优最好的成功模式,理想的升级解决方案应该达成几个目标:满足码头的吞吐量,满足预期的服务水平和操作效率,经济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核算,满足可持续、环境保护和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丝路海运”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成立于2018年12月。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已达317家,覆盖产业链上的港口、航运、物流、港航服务、生产、贸易和批发零售等所有环节。“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达116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31座港口。 (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