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美市场陆续推迟停售燃油车计划执行,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放缓之际,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龙头——比亚迪终于坐不住了。
2月19日,比亚迪对外宣布,秦PLUS DM-i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以低于同级别燃油车价格上市,起售价均为7.98万元。
事实上,去年,比亚迪一系列冠军版车型的推出,已经是降价促销的前奏。以去年2月推出的比亚迪秦PLUS DM-i冠军版为例,官方售价9.98万元起,但实际上有部分经销商的报价已经是7.98万元。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不含出口数据,秦PLUS以39.62万辆再次成为比亚迪所有车型的销冠。同时,在紧凑型车市场,秦PLUS领先轩逸(约2万辆)排名首位。
与此同时,2023年比亚迪全年实现销售302.4万辆,同比增长61.9%,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作为全球首家停产燃油车的传统车企,比亚迪也拿下了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
另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在国内市场交付新车均价达到18.51万元,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7.97%;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产品线毛利率达到20.67%,同比增加4.36个百分点。
不过,危机也在暗中酝酿。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76.52%,但进入下半年,增速下滑至33.21%。
这也体现在比亚迪的财务数据。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4.68%;但最新发布的全年业绩预估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下滑至74.46%~86.49%区间。
同时,国内国外市场形成巨大反差。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出口)交付2111.72万辆,同比增长5.95%,而同期出口数据 则 高 达57.4%。
在出海方面,比亚迪2023全年出口超24万辆,同比增长334%。相比而言,其在国内乘用车(含腾势品牌)市场实现同比增长为55.9%。
而整体市场表现数据,也在印证形势变化。
2022年3月,比亚迪正式停产燃油车,全力专注于混合动力、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业务;这家中国民营车企的代表,也成为全球首家成功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传统主机厂。
时间再往前推两年,202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为43.2万辆,同比下滑3.62%,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19.41辆,同比下滑12.52%,这也是其新能源车销量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滑。
就在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2012~2020年发展规划的延续,也是一剂强心针。
2021年,比亚迪新车销售达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万辆,同比增长231.6%,销量占比超过80%。此后,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并在2023年实现对大众品牌的超越。
但增长道路永远都是曲折的。
2024年开年,比亚迪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迹象。根据该公司披露的1月份产销快报,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5.02万辆,同比增长33.87%,较2023年同期同比增速几近腰斩。
与此同时,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各个价位区间的新车交付量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其中,10万元以下区间占比下滑约2个百分点,排名首位。
此外,20万元以下车型的新车交付占比,也从2021年的71.31%下降至去年的63.84%,继续呈现连年下滑态势。
作为新能源市场的头部车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去年公开表示,“公司在未来3至5年将会进行价格战,并已做好充分准备。”
然而,对于比亚迪来说,另一个难题来自于智能化。“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在今年初推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全新战略—整车智能,并计划投入超1000亿元研发资金,来为智能化下半场蓄势。
但,降本,依然是一个大难题。
比亚迪官方此前宣称,自己是L2级智能驾驶搭载量位居中国第一的车企;同时,三年前推出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并宣称引入了大数据算法(DiTrainer),能够学习司机驾驶习惯,优化智能驾驶功能。
此前,比亚迪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韩冰更是在公开场合披露,在数据积累层面,已经积累了150PB以上的数据,并且每天还会新增1PB数据,数据标注的自动化率达到95%。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质疑比亚迪现有积累的数据质量。有数据标注机构表示,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取和聚合数据时,面临的质量挑战相当之大。比如,不同的像素的摄像头,就会导致训练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
行业人士指出,与车辆行驶数据的量级相比,有效数据的“质量”更重要。比如,目前仍然占据市场主力的低像素低分辨率摄像头,对于高阶智驾训练模型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事实上,小鹏汽车从初期的分层配置策略(部分车型甚至仅有最基础的AEB),到如今基本实现新车型的标配,背后既有产品定位、提升车型竞争力的考虑,也有加快“数据闭环”效应的意图。
此外,在智驾研发方面,比亚迪目前仍处于混乱状态。其中,高阶智驾由Momenta和比亚迪规划院主导,尽管去年筹备全面自研(毕竟外部供应商开发费上亿),但短期仍难见成效。
同时,原本分配到低阶入门级智驾的第五事业部,也正在上海拉齐人马研发高阶智驾。此外,有消息称,考虑到上海整体成本较高,比亚迪有意将研发重心转移至深圳。
而对于比亚迪来说,竞争对手也已经不再仅仅是特斯拉、小鹏、理想、零跑等老对手。包括华为、小米、魅族(亿咖通、吉利)三大手机厂商将在汽车行业首次同台竞技,价格策略更加灵活,也更加激进。
如今,手机行业近年来与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融合周期,相比于早期的新势力,华为、小米等具备天然的软件人才、硬件供应链优势以及本地化生态体系,并且有其他业务现金流支撑。
去年11月,华为系第二个品牌智界首款新车S7正式上市,24.98万~34.98万元的最终售价,比预售价便宜了8200元。“我们都是亏钱的,目的也是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华为的产品。”
正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的新年开工信所言,“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
未来几年,没有谁可以稳坐头把交椅。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资车企已经开始在准备新一轮市场争夺战,小型车、低价成为首要目标,也被视为对比亚迪的围堵。
今年初,福特汽车宣布,正在研发廉价的小型电动汽车,以摆脱高端、高价电动汽车的消费疲软。“打造一个低成本的电动汽车平台,是保证可持续利润的关键。”
特斯拉也同样如此,下一代平台(NV9X)将在2025年交付首款低成本入门级电动车。车型代号为Redwood,定位紧凑型跨界车,并面向大众经济型市场(冲击20万元以下市场)。
有消息人士称,特斯拉去年开始向供应商发出了新车型的零部件的投标邀请,并预计每周产量将达到1万辆。该公司预计生产将于2025年6月开始,可能售价在2.5万美元左右。
“每家企业都在努力降低电动汽车的成本,”雷诺公司CEO表示,小型车降价会更容易,因为汽车制造商可以减少电池组的搭载,后者依然占到电动汽车成本的40%左右。
去年,大众汽车就被传出正在和雷诺洽谈合作,双方联合开发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廉价电动汽车,以抗衡中国竞争对手的先发优势。(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