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千亿产业聚势蓄能 江苏滨海港驶向“蓝海”

  □ 何玥颐魏为盛伟为
  5月18日~19日,在江苏滨海“绿电+冷能”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35个产业项目签约,覆盖绿电、冷能应用、高端制造、冷链等重点领域,总投资额达355.8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一期扩建工程6座大型储气罐基本竣工,正在进行氮气置换和管道压力测试,预计6月可以正式投产。其中,单罐容量最大27万立方米,为全球之最。投产后,滨海LNG储量位列全国第一。
  滨海港,是江苏盐城沿海发展的主战场,重构区域经济版图、实现盐城北部隆起的动力引擎,逐步落实“能源港起步,产业港壮大,枢纽港繁荣”长期规划,吸引更多出口制造型企业落户发展。
深水良港聚能源,破题区域发展
“海港建设是从上到下‘头号大事’。”现任盐城市黄海新区港口局局长王立新,1997年时任职滨海港一期工程技术股副股长,陪同各方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主政领导,沿着滨海港的海岸线不知走了多少遍,见证滨海港从准备到蓄势起飞的过程,深度参与港口规划与建设。
  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推进,2009年,滨海港开发建设迎来“破题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称“国电投”)将滨海港作为“北煤南运”战略的首选港址,计划投资超千亿元组合项目,先期建设100亿元建设5000万吨储配煤中心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在储配煤项目建设中,就包括建设10万吨级航道工程、10万吨级煤码头等。
  “这一项目的落地证明了滨海港的价值和潜力。”江苏滨海开发区副主任沈力1997年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在滨海县临淮乡,现在被统一称为滨海港经济区。
  能源港起步,产业港壮大。随着2009年国电投项目“落子”,滨海拉开深水良港建设的序幕。同年,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和贸易运输的中港池防波堤建设启动,10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也同步启动。2018年,滨海紧抓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开展30吨级深水码头建设研究。其中,滨海港区定位进一步明晰,成为带动苏北地区和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口岸。2024年,滨海港正加速成为国内最大的国家综合能源保供基地。
产业链逐步完善,港口壮大“起飞”
  产业项目,是港口建设的“驱动器”。
  时间回到20年前。2004年9月,盐城市政府和中海油签订推进江苏滨海LNG项目建设协议,联合淮河能源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00亿元,规划年接收能力2000万吨,分三期建设,滨海港进入新发展阶段。
  而就在该项目落地过程中,以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也推进中。
  2006年的滨海港依然是一片野海荒滩。沈力对滨海港的建设历程历历在目。“当时港区内主路不是平整的水泥路,车子开得快一点,人坐在车里都要碰着头,基层干部更是天天守在工地上,修路、通水、落项目。”
  2019年5月22日,是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桩基。2022年9月26日,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靠泊滨海港码头,向3号储罐输送首船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正式投产。
  “LNG年接收能力达到2000万吨后,相当于气态天然气280亿立方米,按家庭每户每月用30方天然气算,可供全省居民使用约3年。”江苏中海油公司计划控制部总经理罗石磊说,目前项目一期扩建300万吨6月份全部建成投运,二期400万吨已列入江苏省重点项目,三期1000万吨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1000亿元营业额,带动下游配套产业200亿元。
  据悉,LNG项目全部建成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00万吨、二氧化硫62万吨、氮氧化物32万吨,相当于植树1.6亿棵。
  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中国海油滨海“绿能港”,列入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
绿色枢纽大港,驶向世界
依托绿色能源产业基础和海上风光资源优势,滨海探索低(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零碳工厂“三位一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其作为能源保供基地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76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超47%。
  距滨海港码头十分钟车程,绿色围挡围起一片片工地,工程建设开足马力。其中一处是“滨海LNG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区”,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变废为宝”的产业建设思路,围绕年周转能力2100万吨LNG能源基地,挖掘深冷、中冷、前冷资源,建立生产、物流、休闲、民用等一系列产业集群。
  江苏青禾冻干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设LNG冷能低碳冻干食品项目,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192条冻干线,全部建成后年可节约用电2.2亿度。
  在滨海港工业园区低(零)碳产业园,解决企业降碳需求的“园区碳池”已经投入运行,建立园区级“碳、证”交易中心,简化企业绿证/碳信用相关办理流程,解决碳中和“最后一公里”难题。从今年3月至今,产业园核心区已有5家企业入驻。
  随着“园区碳池”规模的增长,对有“碳中和承诺”“可再生能源消费指标”“减碳需求”等企业吸引力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现在更多考虑入驻企业的碳指标,希望吸引更多低碳、零碳甚至负碳型企业入驻。”沈力说。“我们正在加快构建以绿色电力供应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改造完成后,将实现绿电全程物理可追溯。”盐城市滨海县委书记吴启标介绍,滨海已与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标准基金会达成深度合作,可为出口企业提供绿电、绿证相统一的认证服务,最短办理时限可缩短至三天以内,绿电已成为滨海最显著的发展标识。“绿电物理可追溯是滨海的独特优势,电证一体是应对碳税认证体系变化的不二法宝,冷能利用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路径,对于广大深耕欧美市场、需要绿电支撑的企业来说,滨海一定是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吴启标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亿产业聚势蓄能 江苏滨海港驶向“蓝海”
  本文所版面
【第 11 版:港口物流专刊-港口物流】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