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邱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党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核心,突出主题主线、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全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夯基固本、蓄势发力。
紧跟时代步伐产业队伍协同升级
2024年是张宣科技建设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开局之年,诸多举措在各个系统紧锣密鼓地落实落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产线建设不断提速,生产工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企业,生产方式和模式的改变,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高素质职工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基于此,张宣科技党委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构建顺应时代特色的人才体系建设新格局,下大力气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
该公司党委深入调研基层职工队伍现状,分析与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推动新科技、新手段、新工艺在培训中的应用。
——建强学习型组织建设
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看成一种经常化、责任化、制度化的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增量学为变革学。
以领导班子、作业区(科室)、班组岗位为基本单元,建立学习型团队,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开展个人自学、干部领学、定期研学和季度分享评比,形成“四定四学四有”学习提升常态化机制;在干部人才“基石”计划基础上,持续优化“五维度一评价”机制,将能力提升与选人用人、考核评价挂钩,强化干部学习提升能力识别,强化个人能力提升内驱力建设;开展干部人才经管能力专项提升培训,适时举办后备干部、长期培养对象能力提升班,为人才队伍建设“强筋健骨”;各级组织深入学习研读《提高领导干部七种能力》,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练就七种气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转型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增强干事创业本领。
——建立设施齐全的培训基地
积极构建智能培训平台架构,在培训中心增设多媒体设备、智能化检测设备、数控仪器等,定制研发生产技术关键岗位培训教材,形成设备先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体系化培训系统,更好地提升受训人员的相关技能。
发挥技能培训认定中心优势,建立了科学化、规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配套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为产业工人搭建了技能晋级通道和成长平台。自主开发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进行的理论考试,确保受训人员达到国家职业技能认定标准。截至目前,该公司技能培训认定中心已具备101个职业,190个工种的认定资格。
坚持创新引领服务绿钢生产
张宣科技职工培训工作始终坚持“服务绿色钢铁材料生产”理念,将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作为主要着力点,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逐步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符合职工成长规律的重实效培训新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利用技能认定培训基地开展焊接作业、高压电器操作、数据系统操作、电气控制等“线上线下”实操培训,着力提升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动科技成果在产线转化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方法。“模拟操作电弧炉电极给电的场景,我记忆非常深刻,仿佛在操作真炉子。”8月3日上午,在培训课堂上通过操作系统演示电炉生产,受训学员深有感触,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让大家内心受到震动,纷纷表示,以后会更加认真负责地盯好每一班岗,认真操作冶炼每一炉钢水。
专注一事,成就一技,各系统在职工培训工作各有千秋:
——氢冶金公司党委以“党建赋能、氢启未来”品牌引领,构建“党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在“群策群力降成本全力以赴促增效”劳动竞赛中提高职工素质,着力破解“氢”技术疑难杂症,累计实施技术优化106 项,设备国产化替代122项,申请氢冶金领域相关专利54项;搭建扶技平台,开展了“奋进新征程匠心氢能源”职工技术比赛,促进职工掌握新技术、驾驭新设备能力的提升;以“五小”创新创效活动为抓手,打好降本增效“主动仗”,成功实现了氢冶金产量、质量双突破,其中氢基DRI产量完成29.88万吨,各项技经指标不断刷新纪录,燃气单耗较设计值降低了150m3/t,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创新创效“品牌更亮”。
——金属材料公司党委以“党建+”为特色,勇闯绿钢生产新赛道,定位产品新领域,建立“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的学习、培训体系,充分利用以考促学、逢查必考、“走出去、引进来”、“师带徒、传帮带”等,转变服务理念,丰富培训形式,拓宽培训渠道。有针对性地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处理和服务用户的比重,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制作更新包含对应知识和符合生产实际的产线式实操培训课程,快速提升培训效果,使职工队伍整体理念和素质快速向与市场化变革需求相适应。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张宣科技一直在行动、一直在努力用好人才这个“关键变量”,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人才发展要求的学习和技能培训体系,真心引才、倾心育才,为建设全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