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对以断供电煤 地缘冲突风险外溢国际能源供应链
□本报记者常河山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援引埃菲社18日报道称,哥伦比亚政府批准了禁止向以色列出口煤炭的法令。 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18日在他的社交平台X账号上谈到该法令时指出:“他们用哥伦比亚煤炭制造炸弹来杀害巴勒斯坦儿童。”该法令于8月22日起生效。 煤炭是哥伦比亚对以色列的主要出口品种,但该法令显示,2023年对以出口仅占哥伦比亚煤炭出口总量的5.05%。数据显示,2023年,哥伦比亚向以色列提供了价值约4.5亿美元的煤炭。 短期能源供应挑战 实际上,对以色列的煤炭出口禁令,哥伦比亚早就提出来了。 今年6月份,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就曾在社交媒体写道,哥伦比亚对以色列的煤炭出口将停止,“直至以色列停止种族灭绝”。 哥伦比亚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去年出口了5670万吨煤炭,其中向以色列出口了300万吨,约占总出口量5.4%。 哥伦比亚作为以色列最大的煤炭供应国,其出口到以色列的煤炭量,占以色列煤炭进口的一半以上。在以色列的能源结构中,大约有20%的电力依赖于煤炭。 看起来形势严峻,但有些数据和以色列的能源措施,提供了新的观察维度。 以色列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自其建国开始,以色列的能源供应一直依赖进口。2018年以来,以色列提出能源转型再升级。按照以色列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25年底前,以色列将淘汰所有煤炭发电,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将提高到20%,到2030年提高到30%。 目前,以色列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提高天然气的使用和大力发展再生能源来应对这一变化。有分析认为,哥伦比亚的煤炭禁令,对正在积极推动能源转型的以色列的能源影响不至于“致命”。 但哥伦比亚这一出口禁令,可能对以色列短期内的能源供应带来直接挑战。 拓展新的能源市场 哥伦比亚是全球主要的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去年出口了5670万吨煤炭。动力煤出口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非和俄罗斯。 随着能源转型不断推进,欧洲国家对哥伦比亚的煤炭需求呈下降趋势。在欧盟地区,2023年的煤炭发电降幅达25%,且2024年该态势仍将大幅下行。 在此背景下,哥伦比亚调整了煤炭出口结构,将目光放在了更遥远亚太地区。虽然给哥伦比亚的煤炭出口带来了运输距离更远、运费上涨以及更激烈的竞争,但还是给哥伦比亚煤炭出口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亚洲公用事业公司和钢厂,需要更多高质量、含硫量相对较低的动力煤和炼焦煤。 (下转2版) (上接1版)哥伦比亚北部的塞萨尔省和瓜希拉省等地区拥有储量大、煤质好的煤炭资源,露天开采条件好,且靠近出口码头。这为哥伦比亚煤炭出口亚太,拓展了更为宽广的市场空间。 Kpler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5个月,哥伦比亚对中国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两倍多,从去年同期的140万吨增至490万吨。据哥伦比亚国家统计机构(DANE)数据,2024年1~6月,哥伦比亚煤炭出口量累计3158.97万吨,同比增长12.6%。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亚太地区对哥伦比亚煤炭需求的增加,特别是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国家。 强化国际煤炭保供多元化 2023年,中国煤炭进口量达到了4.74亿吨,同比增长61.8%,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1~6月,我国进口煤炭2.5亿吨,同比增长12.5%,进口量再创同期历史新高。中国在煤炭进口方面的多元化策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供应稳定性。 2024年1~4月,中国从哥伦比亚、澳大利亚、菲律宾、美国、蒙古国和加拿大进口煤炭数量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从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进口煤同比增幅显著。 近年来,哥伦比亚对华关系提升,双方在贸易、农业、清洁能源合作多个领域达成共识。对哥伦比亚煤炭的进口量增加,反映了中国对高质量、含硫量相对较低的动力煤和炼焦煤的需求。 中国煤炭进口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外价差,国内企业更倾向于采购价格更低的进口煤,2023年1~11月,进口煤每吨785.1元,下跌19.6%。然而,进口煤价格优势因煤种而异,例如印尼动力煤价格相对较低,而澳大利亚优质主焦煤的价格则较高。 中国是全球煤炭最大进口国,进口煤炭在保障区域平衡、缓解供需紧张,抑制价格大幅波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煤炭进口的稳定,对国内煤炭市场运行并未产生冲击,进口量约占原煤产量的10%,有助于支持国内煤炭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此外,2023年中国政府实施的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政策,降低了用煤企业的进口成本,促进了煤炭进口多元化。 相对而言,中国的化石能源产业链进口集中度还是偏高,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特定国家和地区的供给依赖;另外,在石油和天然气自产和消费方面差距较大,煤炭高效利用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两重因素或多或少影响能源供应链稳定。 有观点认为,为提升中国能源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中国要进一步拓宽化石能源进口渠道,建立现代数字智能化石能源物流体系,加强化石能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和高效利用能力,以及继续努力攻克化石能源尖端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