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任林洁
阅读提示
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产业的技术不断升级,物流人才培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面对许多高校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高校人才培养亟待重新改革。
一、改革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科导向转为产业需求导向。教育部物流教指委发布《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纲领》,明确了专业建设的行动目标、原则和要点。许多高校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面临着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不匹配和招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等突出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须重新审视和改革。
二、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
1.工程型人才定位
根据物流教指委统计的物流类本科专业构成情况,2023年底普通本科院校1272所,物流类专业数768个,其中物流管理525个,占比68%;物流工程137个,占比18%,供应链管理100个,占比13%。根据《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物流工程专业可以授予工学或管理学学位,目前两者的授予比例大约是2:1。
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物流专业中的管理类学生供给过多,工管比例失调。在物流工程专业领域,管理类物流工程专业应顺应政策要求,及时转型为工学类物流工程专业,定位于培养物流工程师人才,优化物流专业人才结构。特别是部分院校开设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均授予管理学学位,导致专业边界不清晰,课程重复,特色不突出,应尽快转型。
2.三化引领
三化是指数字化、国际化、融合化,这是从《新文科建设宣言》、《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行动纲领》中根据出现的频次提炼出来的关键词。物流的数字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引领作用无需赘言,融合化包括学科融合、产教融合、课程体系融合、课程思政融合和教学方法融合,这五个方面的融合既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3.五力耦合
五力耦合是指政、协、企、研、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耦合关系的本质在于元素之间的相互嵌入和融合,而耦合程度的度量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五力耦合要求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打破边界,共同构建教育与研究平台,整合和共享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资源。通过构建五力耦合机制,明确责、权、利关系,构建互惠互利的信任关系,规范管理,推动合作办学及育人,适应和应对新时代对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4.总体框架
在《新文科建设宣言》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等政策标准的指引下,结合物流业发展新阶段、新趋势,各个高校可以结合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激活物流类专业建设新动能,突出问题意识,明确特色重点,形成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关联与融合效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化引领、五力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三、实施过程
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需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综合性、跨学科和融通性的课程体系。探索五力耦合共育人才机制,推进实验室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媒介素养,探索“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教学效度的方法路径,提升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探究式、项目式、翻转式等教学方法创新,激发课堂活力。建设科学、良性的引育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引入工程教育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政府和高校还需要从健全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协同共建机制、完善能力提升机制、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保障物流工程新文科建设的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