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在2024首届港航供应链发展大会期间的第一届首席供应链官论坛上举行的主题为“供应链集成服务与‘中国制造’出海”的高端对话上,意天物联网股份(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佳炜、百世供应链出海业务高级总监吴林浩、海南五行之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瑞、西安港远海国铁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磊,就企业出海、跨境电商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对话由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首席顾问顾敬岩主持。
顾敬岩:现在有很多产业链非常卷,不出海就出局,很多制造业,包括高端服务业、跨境电商都已经走出国门。在扬帆出海,为制造商贸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供应链集成服务公司会面临哪些机遇?
查佳炜:帮助企业跨境出海过程中有很多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选择是货能不能卖掉。首先我们作为物流企业不仅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还要提供商贸服务,包括海外渠道、资金的回流,和最后的信息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四流闭环,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生态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业务可以不赚钱,我们公司从商贸、渠道或者从信息流、资金回款上收取一定的佣金。从整个供应链出海来看,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李勇瑞: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以去非洲为例,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因为非洲比中国落后二三十年,能够知道未来这个国家5~10年的走向,哪些行业接下来要如何发展。中国市场内卷严重,而非洲基本上是刚刚开始,所有的需求都是比较热的,所以这个对中国企业而言,商机比较大。但需要把握一点,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自己擅长做什么。像非洲这种国家,坑非常多,由于当地的文化,甚至是法律制度,这些都是和中国完全不一样的,要做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才能把机会真正拿在手里。
吴林浩: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很多机遇。我们公司最熟悉的还是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原有的机遇、某些领域已经快要接近天花板了,非洲则刚刚开始,可能相当于15年前的东南亚甚至更早。当然现在东南亚的机遇还是存在的,毕竟他们的消费水平一直在高速发展,东南亚的电商在他们整个零售行业的占比不到10%,也就七八个点,中国已经快接近30%了。所以东南亚的电商在接下来每一年至少是30%左右的高速发展期,同时东南亚线下的零售市场比中国还要火热。目前来看,这两点是很明显的机遇。
何磊:以我们公司为例,股东方中远海运有海运、船运方面的优势,我们作为西安铁路局的一方,有铁路的优势,还有自贸港、青岛远洋大亚。我们四个股东方占据中远海运的船运优势,又可以享受到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的政府补贴,再通过青岛远洋大亚智能系统提升作业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总体而言,就是四个股东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整体降低物流成本。初步算了一下,通过这几方面,我们的物流成本能降到40%左右。铁路运费是比海运费贵,因为铁路运价下浮的话,这一项就可以降30%。我们公司在西安,到青岛后再出海,然后通达全国各地,各自把股东方的优势发挥好,降本增效,也符合中央要求政策。
顾敬岩:我国企业出海的时候发现有很多新大陆,但机遇带来的问题就是风险,这里存在哪些风险?
查佳炜:我们在海外碰到过很多的困难,从物流来看,当地物流都是很抱团的,要切入他们肯定要先进入他们的一个小团体。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关税、政策、法律,要适应他们国家的整个物流体系。
从商贸来看,从海外物资采购,国内并不怎么顺利,因为这个渠道是很闭塞的。前段时间国网跟我们采购了2万台的充电桩,国内的企业必须要有TUV的资质,要有C1的认证,不仅仅是充电桩本身,连软件也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资质。这就产生了贸易上非常大的问题,即资质认证,包括标准。中国的企业在出海的时候要详细查看他们的采购文件,会发现其实有很大差别。
李勇瑞:在海外做市场,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防不胜防。刚才交流讲了几个比较大的风险,包括战争、政策、汇率,其实还有一类风险,即对当地的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上的风险,这也是非常大的。
吴林浩:很多企业把工厂搬到越南、东南亚等其他国家,一开始人工成本低是最明显的,但通过最近半年去越南以后,发现越南的人工成本已经要接近中国了,普通制造业工厂的一个劳动力现在已经在小3000元钱,北部地区甚至更高。越南是有工会的,他们工会的组织意识比国内强很多,再加上他们有要求,每年有5%~8%的薪资涨幅。其实像越南这样的国家劳动力优势,目前可以说基本不存在了,只不过欧盟和美国对越南有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低,这是唯一的机会。
何磊:一个企业出海有资金风险、文化风险、经营风险等。风险也代表机遇,所以非常赞同前三位的观点。
顾敬岩:企业到底如何走出去,包括做哪些准备工作,中国企业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请各位专家给计划扬帆出海的企业提供一个指导性的建议。
查佳炜:第一,先看本身企业的性质,大部分包括工程、贸易商、综合供应链企业,第一步就是要把他们的货卖掉,如果能把货和资金流转起来,出海的顺利程度就相对高一点,所以企业要找到相对来说能够引流的途径,项目也可以。
跨境电商这几年发展还是很迅猛的,小碎片多频次的出海成了很多刚开始出海企业的优质选择。可以先利用跨境电商的平台让企业适应海外。
第二,通过适应海外的环境,包括营商环境、物流环境、销售环境,以后再去决定是不是投资这个国家,或者投资这个产品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如果线上走得很好,再看是不是可以建独立站,或者找当地的商超渠道,找当地能够做招投标的企业进行合作合资,比自己出去做海外的拓展要好很多。做投资方面咨询的公司也能够帮助中国刚出海的企业走出去。
李勇瑞:如何评价一个企业出海算成功?我觉得一个标准,即能否雇佣到本地化的人来做本地化的业务,公司只有本地化的人才能做本地化的业务。中国很多大的快消品品牌,像小米、传音这些企业出海非洲,现在他们的目标客户都是当地的市场,我觉得这些就是真正的出海。
吴林浩:首先从产品角度来讲,东南亚最近一直在掀起查走私的风潮,接下来这个趋势会愈演愈烈,所有出海企业合规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因为进入这个市场要做认证,我不想做,不想做可以把市场交给代理做,但真正自己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合规,所有的业务进出都是要有合理的报关手续,否则贪图一时的低成本优势,一旦被查后患无穷。
其次,我们在东南亚深耕了五六年,快递是和当地所有业态充分融合的行业,最大的困难就是用人。中国派人过去成本很高,在当地招人,他们很难理解公司的理念。所以出海最核心的一点,使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本地化,这是最重要的。
何磊: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是最好的,为什么要合资?更多是资源整合,海运有海运的优势,让铁路做海运做不了,让海运去做铁路也做不了,把很多资产融合到一起以后,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资源更大化,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无论是出海也好,还是内贸也罢,更多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
顾敬岩:请各位专家给新成立的港航供应链分会提个建议,在服务企业出海方面,分会能做哪些工作,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和企业合作?
何磊:任何分会或者集体,更多应该是资源的融合,除了港航铁空,还有很多的物流产业链,怎么让它在一个平台上彼此之间建立沟通交流联系,在彼此产业链上达成一样的模式,这是最关键的。之前西安铁路叫国际港站,是因为国家想把西安打造成内贸中心,作为核心除了铁路,还要有公路和海运,所以如何让一个链条把很多关系融入在一起,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只有抱团才能实现最大效益化。
吴林浩:建议港航供应链分会接下来给会员企业做专题性的沙龙。一是按地域,像非洲区域、东南亚区域、北美区域、南美区域。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形态不一样,企业的关注点不一样,可以先做按区域划分的专题沙龙。
二是按行业,家具行业、服装行业、电子行业,出口供应链的链条也不一样,去找一两家当地做得好的代表企业,来参与行业专题沙龙的分享,这样受众的兴趣点会更高,我们去获客也会更精准。
李勇瑞:分会成立,首先是提供基础的价值,信息的共享、交流、培训。但分会怎么能做出特色,我希望能够有一些确定性的服务和确定性的价值。比如,企业面临出海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分会能不能做履约的网络,这不一定是分会最开始的使命,但这对企业来讲就是想要的确定性的服务。
查佳炜:企业在整个过程中最难的不是产品的输出,也不是技术的输出,而是标准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到把全国、全世界的航运、港口、物流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进行联通,这才是中国能够迈向物流强国的必经之路。
各个企业、码头或者各个地方政府在这上面做了很多努力,像港航供应链分会,既然叫供应链,那是不是可以把数字平台或者国际物流的数字平台做得更加扎实一点。比如,很多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被问到国际关税等问题的时候,分会能够拿到更多海外港口、码头的数据资源和国内企业进行互动。这个事情是比较难的,按照一般企业做出口的话,不太会做这样的集成。港航供应链分会帮助企业解决最后或者最难标准化的建设,这是最大的难点。
(本文内容根据作者讲话整理,未经作者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