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首席顾问顾敬岩:
解读《2024年中国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以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同时也供应全球市场,这离不开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支撑,离不开现代供应链服务的专业保障。随着大国竞争、地域冲突等影响,全球供应链在加速重构,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创新应用影响,全球供应链加速数智化的升级,供应链协同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供应链韧性安全等方面都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此次发布的《2024年中国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是由现代物流报社、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和掌链网联合出品。为深入了解我国工商企业供应链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诉求,自今年5月以来通过电话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针对我国大型工商企业的负责人(包括首席供应链官、总裁、总经理等级别职业经理人)进行调研,调研内容涵盖企业供应链基本情况、企业供应链运营成本情况、供应链韧性安全情况以及数字化转型情况等。
  报告分三个章节,分别是调研情况、问题挑战和相关建议。
  一、调研情况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大型企业为主,占到2/3,其次是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本次调研对象占比最高的是制造业供应链负责人,占27.59%;其次是大宗商品流通业,占15.52%;农业企业占比10.34%,为第三大类别。
  企业基本经营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情况比往年好、业务规模会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分别达到了56%和52%,这显示2024年以来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复苏。
  调研对象中,预计2024年经营成本较去年增长的企业比例为61.50%,预计下滑的为14.40%;而预计2024年利润水平增长的企业比例仅为46.68%。利润增加的比例少于收入增加的比例,说明虽然企业收入规模和业务规模预期增长幅度较大,但企业成本上涨得更多,企业经营不断承压,利润将呈现收窄趋势,也就是利润在减少。
  企业供应链运营成本情况。
  多数企业供应链成本投入变化不大。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成本的投入情况主要有三类:一是生产制造成本,占46.88%;二是运输物流成本,占34.38%;三是部分库存成本,占12.61%。
  人资成本成为供应链发展的关注重点。根据调研对象的反馈,普遍认为用人成本高、人工贵,这个比例达到将近71%。
  2023年人力成本在供应链成本中呈小幅回升的比例为70.88%,显示出人力成本上升的比例较大,对公司供应链成本的把控将产生一定影响。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劳动市场变化的背景下,人力成本在2023年呈现出小幅回升趋势,主要由劳动力短缺、工资水平上涨以及社会成本增加因素所导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供应链体系多数仍处于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中下游,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的上升对此类企业供应链成本的影响相对显著。
  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情况。
  第一,现代供应链体系的建设多处于初级阶段。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企业的供应链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无法精益管控的企业占比为26.86%,初步建立精益供应链体系的公司占比为56.25%。 (下转8版)
(上接6版)
  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大型企业供应链发展影响较大。有一些国家,尤以西方国家为主,开始逆全球化的举措,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税和“脱钩断链”影响的国际供应链合作企业占比较大,占59.38%,受影响较小的占20%,无影响的企业占21%。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国家队”主力企业。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调研显示,56.13%的公司尚未制定应急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或者缺乏相关经验。仅有31%的公司制定了此类解决方案,有13%的应急国际供应链解决方案较为完善。
  第三,企业供应链预警机制仍需要持续提升。调查显示,有42%的企业供应链预警机制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有18.75%的企业尚未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另外,接近4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供应链预警机制。
  企业供应链协同发展。
  一是企业供应链断链问题比较严重。50%的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只做到了局部联通,有42%的企业供应链存在很多信息断链。所以,未来信息的互联互通、上下游的打通、透明化体系的建立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企业供应链目前“外通不如内联”。外部供应链企业成员之间,企业和上游合作伙伴建立了共享,相对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达到了46.85%,共享程度较高的占28.12%,共享程度较低占25%。总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企业和上下游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还有待提高。从内部来看,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协同情况好于企业外部供应链的协同情况。
  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一是企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投入积极。调查显示,企业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小幅增加投入的最多,占比38.24%,其次为基本持平的,占比29.41%,大幅增加的占比为17.65%。
  二是企业对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发展较为重视。调研显示,超过60%的企业有专门的物流供应链信息部门。
  企业供应链人力资源。
  一是供应链人才需求旺盛。调研显示,约有2/3的企业认为供应链人才存在缺口,缺乏优秀专业、卓越的管理人才和数字化人才。根据调研反馈,企业尤其希望补充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人才,这一块缺口非常明显。
  二是供应链人才培训有待加强。调研发现,2023年,企业开展了供应链人才职业技术培训的占60%,没开展的占40%,企业针对人才职业技术培训的覆盖率仍有上升空间。
  企业供应链金融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的平均账期在7~12个月的占比最高,占1/3;4~6个月的占28.26%;一年以上的占26.09%。另外,账期超过6个月的占比总数为58.70%(包括6~12个月及一年以上),包括大中型企业也处于回款周期拉长。
  同时,专业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大。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有一些企业开展了试点和具体的实践,但依然有56%的企业没有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也无法助力供应链上相关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问题与挑战
  结合综合调研和企业访谈等,总结出以下六方面问题与挑战:
  一是法规断链。部分西方国家针对性出台一些法律、规则,对中国实行出口管制等“压制性”的脱钩措施,还有更多自强性的脱钩措施,对我国供应链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美国的《芯片和科学法案》,美国和欧盟的关于强迫劳动产品市场准入等法案,阻止涉疆产品进入欧美市场,截至2024年,该法案对工商企业供应链的冲击仍在继续。
  二是加税阻链。我国新能源产品受到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布局较早,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的竞争优势。但由于欧美等国家针对我国新能源产品不断增加税收,导致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难以进入目标市场。
  三是资金困链。供应链发展和金融的结合性非常紧密。但这几年国家对金融的管控力度在加强,对风险控制在加强,有一些大型国企主动进行风险清理,短时间内使供应链融资服务等受到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
  四是环节缺链。当前,我国制造业出口总规模全球领先,但相当多的高技术中间产品需从国外进口。其他国家看准这些高技术中间产品,实施管控措施。我国对芯片和半导体的进口额度非常大,一旦这些产品进口受到影响,势必会对供应链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
  五是货运弱链。国际运输尤其海运和空运,造成国际供应链不安全风险。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相当多的货物还要依赖其他的海运公司和国际空运公司、物流公司来承接对外的运输。运输服务贸易逆差长期位居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项。
  六是标准限链。很多国家推出自己的认证标准,但在整个产品标准认定方面设置各种各样的阻挠障碍,导致很多产品进入不了这个市场,这些类似标准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的发展。
  三、相关建议
  一是争做价格链上游企业,二是提升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三是增强国际运输控制力,四是规范供应链金融发展,五是促进供应链协同与整合,六是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七是培养供应链专业人才。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读《2024年中国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
  本文所版面
【第 8 版:向海强链 集群共振 特刊】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