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会长林有来: 加快物流设施、多式联运的有效利用与衔接
降低物流成本不是单点、单环节、单要素发力,而是要通过健全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不断提升设施功能、优化多式联运与运输结构体系,以及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机制,增强物流与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当前,北京市高标准物流设施初具规模、先进制造区域化集聚明显,在系统性谋划、社会性降本下,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北京市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中提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硬支撑”。按照《北京物流专项规划》,北京市加快推进通州马驹桥等存量物流基地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房山窦店等新增物流基地。与此同时,“双枢纽”临空区与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分别纳入了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体系内。总体来看,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为城市保障与运转提供了坚实基础。 新贸易、新流通、新制造与新质生产力交错融合,物流要主动适应需求变化。加强政策创新与支持,促进双枢纽机场与临空产业高效衔接,促进航空物流、保税物流提升发展,保障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对高效供应链的物流需求。调整节点与设施功能,加强与制造业融合,特别是平原新城,应探索“产业集群+物流园区”协同发展模式,鼓励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建立联合仓储,打造高效、紧密的“嵌入式”供应链体系。此外,适应消费、流通变革和直播、即时零售等发展模式,完善更灵活、高效、智慧的物流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