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县域经济统筹 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集聚
□张照新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既要推动特色产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业态丰富的县域产业体系,也要注重县域统筹,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强化县城、乡镇与村庄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有机协同,增强县域经济体系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富民增收。落实文件要求,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构建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体系。一是推动种养业的现代化。这是县域的基础产业,重点是以科技和现代设施装备提升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牌化;二是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健全仓储物流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掘各地的自然生态、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等各类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事体验、养生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化;四是发展乡村现代服务业。 顺应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要推动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促进关联发展,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关联产业齐全、规模效应显著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一是推动主导产业集中连片发展。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原料基地,打造特色产业带,形成多乡、多县甚至多市协同的发展格局,提高县域主导产业的规模化水平。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各类载体,进而带动配套关联产业发展,形成聚群发展格局,加快乡村发展布局优化。 强化县域经济统筹,构建有机循环的县域经济体系。要立足县域特点,发挥县城与乡村各自优势,强化城与乡村之间、村与村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协同,形成全域统筹、联动发展、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体系。一是增强县城的承载力和带动力。要根据县域主导产业的特点,完善县城作为产业总部的各项功能,把县城建设成为加工中心、流通中心、科技中心和服务中心,增强对全域经济的带动能力。二是推动村庄组团发展。通过村庄之间产品、业态的错位竞争,同时共同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强化县城与乡镇、村庄的产业联动。统筹县域产业体系建设,把村庄原料基地建设、乡镇的初加工基地与县城产业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县城、乡镇与村庄之间的功能分区和协同协作,构建县域的区域内部的有机循环经济体系。四是积极承接大中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与周边城市产业的衔接配套,强化县域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协作,形成县域内小循环与外部大循环互促共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