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 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
□广丙 “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本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新增税收6000万元以上。”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及“洪雅县大宗固废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现场,到处呈现出“赶进度抢工期”“拼经济搞建设”的火热景象。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作为拥有得天独厚生态优势的洪雅县,认真落实县委“实干实绩比拼年”行动要求,坚定向“新”求“质”,向改革要动力,聚焦“融成入圈、一县一区”战略引领,发力“茶、竹、椒、乳肉”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1+3”特色产业,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全力推动区域经济稳增长、稳预期。 强化项目引领蓄势聚力有了“施工图” “数十名工人正开展墙体砌筑、地面硬化施工作业,预计4月中旬完成所有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新厂房建成后,年产值将达1.3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将增长30%。”日前,在洪雅经开区四川嘉万光通信有限公司高速光模块微连接及数据中心产品生产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忙碌着,火力全开地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洪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紧抓政策机遇,推动高质量项目建设,释放有效投资。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个以上,总投资超180亿元,重点推进通用机场、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等大项目,确保全年固定投资不低于95亿元。 据介绍,洪雅县加大项目招引力度,一方面聚焦未来产业,推进同位素、固态氢储能等项目,依托传统产业优势拓展“茶、竹、椒、乳肉、中药材”产业链,引进优质企业;另一方面深化项目推进机制改革,坚持“让项目等资金”,精准对接“两新”“两重”政策,前瞻谋划,确保储备项目超120个。 洪雅县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洪雅将进一步树立“项目为王、服务至上”理念,以优质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增添“新”的动能。 拓展产业赛道县域发展有了“新支撑” “通过用两块厚度为1厘米、长度约50厘米的木板和‘竹钢’斜放,分别用力跳踩,木板瞬间断裂,而‘竹钢’却完好无损……”近日,在洪雅县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这一惊奇的对比试验令人惊叹不已。 变竹为“钢”、点竹成“金”,这个集竹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正是洪雅县拓展产业赛道,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激发县域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为夯实县域发展新支撑,洪雅县坚定不移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固本培元夯实‘基本盘’,推动绿色工业再突破。”洪雅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说,为做大做强工业,洪雅县按照市委定位,瞄准低空经济、制氢储能等未来产业发力,全力推动产业突围突破。 据介绍,洪雅县加快产业布局,一方面抢抓低空制造、低空应用等机遇,培育低空产业链,依托水电和机械铸造优势,发展制氢储氢、抽水蓄能产业,推进锦森机械等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式发展;另一方面,加快产业转型,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钙芒硝资源综合利用,支持青衣江元明粉中试项目,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实施5个以上“智改数转”项目,助力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县域产业承载能力,该县启动了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电力、污水处理等5个项目建设,并实施规划调整,将洪川、余坪和城东两组团纳入开发区江北片区,规划面积优化至9.27平方公里,为大企业入驻留足空间。 激活消费潜能擦亮绿色发展“金字招牌” 随着天气转暖,洪雅县的春茶迎来大面积采摘期,各地茶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2024年,洪雅茶叶在地面积3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2.7万亩,年综合产值83亿元,茶叶亩均收入7600多元。”洪雅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高级茶艺师罗学平说,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如今,洪雅县茶叶种植面积位列四川省第二,23家企业中1000万元产值以上的就有16家,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加工作坊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如今,洪雅县正以科学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抓住改革创新关键,加快科创平台建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应用场景。试点邮政快递无人机配送,支持国省级新兴产业创新实验室建设,探索“政招企用”人才引进模式,推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改革,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