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中心干部人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稿件来源:张立峰
□ 张立峰 背景与意义 (一)行业发展趋势剖析 从全球物流供应链发展格局来看,货运需求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铁路物流凭借运量大、成本低、安全性高、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显著优势,在国内陆路运输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我国铁路货运量稳步攀升,2024年全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按照国铁集团年度工作目标,2025年全年国家铁路计划发送货物40.3亿吨,拟同比增长1.1%。不仅如此,铁路物流在稳固传统大宗物资运输业务的基础上,积极顺应市场趋势,大力拓展快递、冷链等高附加值运输业务。(二)干部管理核心作用阐释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管理涵盖仓储、装卸、调度、运输等多个紧密关联的复杂环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整个物流链条的高效运转。干部作为团队核心,必须具备高效决策执行能力、卓越团队协调能力和敏锐创新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技术变革。实际运营中,面对突发运输需求变化,如大型企业因生产计划调整急需短时间内运输大量原材料,负责营销的干部需要迅速决策,合理调配运输资源并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运输任务按时完成;当设备突发故障,基层营业部干部的应急决策与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关系到能否快速恢复运营,减少客户损失,维护企业声誉。因此,干部在铁路物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应急指挥和运输组织作用。(三)研究价值深度解读 深入研究铁路物流中心干部建设现状、问题及解决路径,对企业和行业均具有重要意义。从企业层面看,精准识别干部建设问题,能为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行业层面看,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铁路物流企业提供借鉴,推动整个行业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提升,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干部人才建设现存问题 1. 人才结构失衡矛盾:铁路物流近3年经历多次现代化物流整合改革,干部队伍呈现总体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的局面。以河北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为例,中心干部定员271人,管理岗位现员325人,另有71名干部因机构改革从事操作技能岗位工作。仅管理岗位干部就超编54人,其中中层正职超编3人、中层副职超编22人、一般干部超编29人。由于机构整合改革产生了大量落编的正科职干部,客观造成了干部队伍长期“只出不进”现象,一方面是落编干部等待岗位机会,优秀青年人才没有晋升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营销和装卸等人员需求不能满足,人才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2. 专业能力发展瓶颈:随着行业技术更新和市场竞争加剧,干部持续学习提升能力的需求愈发迫切。一是部分干部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对新技术、新市场趋势了解滞后,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二是干部培训实用性、针对性不足。三是干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从干部队伍情况看,70%的干部懂货运,仅有17%干部懂营销,13%的干部懂装卸业务,整体专业结构失衡,懂营销、懂装卸的专业干部严重匮乏,制约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现场作业安全。 3. 激励机制效能缺失: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依赖传统业绩指标,忽视干部在团队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贡献。薪酬待遇与绩效考核未紧密挂钩,仍然存同部门“干多干少同酬薪、干好干坏同奖惩”现象,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此外,连续机构改革整合客观上造成干部超员,优秀干部晋升机会有限,极大影响青年干部工作热情和职业发展规划,部分青年干部因晋升瓶颈和职数限制消极工作。 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分层干部培养体系 依据不同岗位需求差异,科学设计分层培训计划: 1. 基层管理人员能力筑基,包括营业部和部室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培养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基础技能。开展现场操作培训,让基层管理人员深入掌握铁路物流各环节操作规范与流程细节,使其能够熟练指导一线员工工作,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同时,组织流程优化案例分析活动,引导其学习优秀案例,提升流程管理能力。 2. 中层管理人员能力进阶,包括职能机构和生产机构中层干部。在开展好货装安全管理和运输组织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和项目决策经验培养。为中层管理人员开设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培训课程,使其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挖掘运营数据价值,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鼓励其积极参与中心内部项目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提升项目执行能力。 3. 市场营销人员能力突破,包括营销部和板块、项目负责人。致力于提升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定期组织高级营销人员参加行业研讨会,使其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趋势;安排前往京东、顺丰等国内先进企业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借鉴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战略规划、创新管理等专题培训,培养其创新思维和战略决策能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制定科学战略规划。(二)构建动态专业能力提升机制 1. 实践培训常态化,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分享行业最新技术和管理理念,定期组织到优秀物流企业和物流上下游企业学习参观,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和视野。 2. 营销技能实战化,提供模拟工作场景的技能练习机会,把营销走访、数据分析、价格测算、物流方案等营销相关内容,通过模拟流程和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营销实操和突发问题应对能力。 3. 导师交流制度化,选拔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资深干部作为导师,通过与新职新岗干部“一对一”结对子,以及职能机构与生产机构“定期挂职”交流,帮助年青干部快速成长、助力干部专业能力提升。 (三)完善激励评价体系 1.薪酬体系对标市场,对接市场化薪酬体系,参考同行业、同地区薪酬水平,结合项目负责、任务挂钩、业绩考核等方式,合理调整干部薪酬,提高企业薪酬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选拔任用科学规范,结合现代物流建设和企业人员结构性矛盾实际,运用好中层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十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打破管理定员编制限界,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动。 3. 人才考评明晰精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考量干部工作业绩、能力素质、团队协作等表现,确保考核结果贴近实际,同时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晋职提薪紧密挂钩,依据考核成绩合理发放绩效奖金,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四)优化物流组织结构 1. 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减少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信息传递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企业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同时,继续压缩综合管理干部编制,突出专业营销干部定员,聚焦物流增运创效。 2. 培育大数据应用意识,推广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实现企业运营数据实时收集、分析和共享,为干部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3. 尝试外聘专业管理人员,结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从成功企业聘请专业经理人,借用经过市场考验的物流人才设计物流中心层面的运营模式、薪酬架构、营销策略、物流协议等。 4. 加强两级营销队伍建设,加大物流中心和营业部两级营销队伍的人员、制度、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星级营销经理,薪酬挂钩营销新增业绩,在营销队伍中打破层级薪酬,充分体现能劳者多得,同时将营销工作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 5. 细化各级干部岗位职责,制定详细清晰管理岗位职责和说明书,全面梳理各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决策审批、执行落实、监督反馈等全流程职责边界,并配套问责制度,对职责履行不到位、推诿扯皮等现象明确处罚标准,推动组织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铁路物流中心干部人才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人员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应着力构建分层培养体系、推进能力提升机制、完善激励评价体系、优化组织结构以及深化既有成功经验,期望能为铁路物流中心干部人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作者单位:石家庄铁路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