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五化”物流在中国 (上)
——“工业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与第四次物流结构性变革
  □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单元庄贾映谦秦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伴随着持续不断的创新,生产力得到质的飞跃,促使学者们深入研究“创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在众多经济学家中,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创新”的认识最为深刻。他认为,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并非均衡,而是结构性变化,创新不断毁灭旧的经济结构并创造新的经济结构。同时,熊彼特从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3个视角论证分析了经济波动和商业周期的发生,指出生产技术创新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依据技术-经济周期理论,总结近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指出:
  一、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技术创新”必然引发经济与产业要素(包括物流)的结构性“链状”变化,指出“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与技术-工业发展阶段的同步性,提出“工业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新理念;
  二、阐述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五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轻型化)为特征的“技术-产业创新”引发的近现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的要素与特征;
  三、分析新工业革命与新“结构链周期”对现代物流业(物流五化)特别是中国宏观物流结构性变革的需求,提出应对性建议。
  一、工业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运动
  1.“工业文明结构链创新”。
  有史以来,特别是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技术创新都是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使先进科技大规模应用于产业中,既积极改造原有产业结构,也促进产业要素的结构性重组,促使新兴产业诞生,形成产业结构创新。
  产业结构创新引发生产组织形态的改变,不断从体系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破坏旧的并创造新的,影响需求结构、技术水平和资源结构,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经济结构创新。
  经济结构创新提升了货币、资本及产业要素和产品的的“流动性”,特别是具有中介、重组、增值功能的的金融资本的形成和金融创新,一方面,加速了生产要素流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世界一体化背景下的资源再配置与增值,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技术、产业、经济结构创新必然会投射到社会层面,创造新的产业-利益社群,改变传统经济结构下人与人的关系以及阶层利益再分配关系,创造出新的文化、思维、交往等社会要素,最终演化为社会结构创新。
  为协调经济、社会结构创新带来的变化,使经济增长稳定有序、群体利益和谐平衡,需及时进行制度结构性创新,用新的政策、法规等制度手段约束和规范创新机制,使社会环境结构再进入新一轮人类社会整体的创新性循环运动。
  2.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运动。
  近现代史表明,上述“文明结构链创新”运动过程中,必然存在创新与危机“双刃效应”:
  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推动创新创造,衍生出一系列新型产业,淘汰一批传统产业,使社会主体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体产业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经济从生产、流通、消费到利益分配结构进而社会主体经济结构改变,特别是使掌握新技术、代表新产业的群体上升至主体地位,成为新兴中产阶级或“中坚阶级”;在新兴技术-产业-经济结构性创新的强力推动下,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乃至政治结构相应发生创新性变革,由此带来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
  一方面,新的矛盾与问题也就在这一系列结构性创新中产生以致衍生为一组结构性危机。其一,曾经占据主体地位的传统技术结构的更新,意味着传统职业技术群体的规模性淘汰、更新,直接引发社会性的“结构性失业”,导致社会阶层阶级的利益冲突;其二,技术设施结构的更新淘汰,引发资本技术更新的矛盾冲突;其三,技术-产业结构性创新、产业资本资源流动性重组,必然激发出金融结构创新和金融衍生品的极速涌现,在私有制与短视性的企业-市场竞争中,几乎规律性地诱发金融衍生的无序与过度,连带引发社会资本结构的失衡,导致产业社会资本的过度虚拟化和严重“失信”;其四,上述一系列社会结构变更调整,特别是“结构性失业”、金融衍生过度与严重的社会“失信”,集中反映在分配领域,产生社会阶层阶级的利益冲突和观念情感的对峙对抗,社会面临严重危机;其五,在业已积累的矛盾危机面前,涉及阶层阶级利益的相关社会制度的重大调整往往相对滞后,制度的协调熨平效能难以及时发挥——特别是不能及时对传统主体阶级阶层进行合理安排、安抚,使其日益边沿化和面临“结构性失业”,生存与生活水平下降,进而引发阶层群体性精神情绪动荡,发展形成“民粹主义”风潮,并外化为阶级阶层群体的抗拒性行为乃至恐怖主义恶浪;在特定环境及突发事件的催动下,形成巨大的社会事件乃至激烈的社会动荡,直接破坏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和谐与稳定,影响了国际主导者的国际价值政策与行为,进而主导性的国际价值体系。
  经历一定时间的动荡、破坏,利益关系和制度调整,矛盾冲突逐步和缓,新的经济社会主体结构、新的社会生存生产交往与思维方式、新型主导社会关系、精神和文化、政治及制度体系等等逐步趋于稳定,形成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塑造出日趋稳定和谐的新型社会文明。新型社会文明文化又孕育新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下一次技术产业革命进而“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3.以史为证。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对“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及其“双刃效应”缺乏清醒的认识。
  近现代文明进步特别是工业化的历史进程表明,文明结构链创新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酝酿出新的危机与灾难。每一次重大技术产业革命与结构链的双刃运动,又为下一次技术结构创新、产业革命进而“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的到来和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1929~1933年“大萧条”前,作为第三次技术工业革命核心产业——电气和机械制造技术与相关产业快速崛起,美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1919~1925年的生产率(即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出)提高了59% ,市场一片繁荣。但就在人们陶醉其中时,就业率却大幅下降。由于有效反危机制度和保险机制的缺失,职业教育结构性更新滞后,传统中产阶级快速没落,落伍产业就业者难以顺利转入新兴或其它产行业,西方世界失业者高达5000万人之多,两极分化恶性膨胀;失落阶级阶层群体的焦虑愤恨情绪迅速蔓延,社会陷入严重的非理性危机中;反政府、反变革、仇视新中产阶级,反对现行制度、政府与权威的民粹主义迅速弥漫于欧美大陆。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各国政府惊恐万分、束手无策。在美国,罗斯福通过“新政”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加大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缓解了危机;在欧洲,希特勒1933年上台,将16亿人推入战争的火海。
  上世纪70~80年代,新型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网络产业快速崛起,IT、网络、智能化将世界带入瞬间信息即可同步撬动数十亿人情绪精神、引发共性重大事变的时代。在人类为新的“微时代文明”欢欣的背后,欧洲失业率从50、60年代的2~3%上升到8~10%时,经济学家之间曾发生过关于技术进步就业效应的争论,其焦点在于: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是不是导致欧洲失业率上升的主因?现在来看,问题的本质已非常清楚!
  2008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已可看到“29~33大萧条”的阴影——第四次技术-产业-经济结构创新,既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创新变革与文明进步,同时,又必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文明结构性变动、冲突。如人们也已看到的,严重的宗教文化冲突乃至恐怖主义的族群、阶层、乃至国家之间的对抗,直至武装冲突和大大小小的局域战争;较缓和的,像英国年轻人投票选择脱欧、美国传统蓝领和农场主选出“奇葩”总统这类黑天鹅事件,二者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结构创新运动引发的不同国家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与价值观矛盾冲突,中美贸易战亦与此有关。
  在上述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利益与观念调整滞后是源因;制度滞后是转捩点;“结构性失业”是导火索;民粹主义是催化剂;金融“创新过度”是爆发点。
  综上所述:
  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文明各要素在创新进步中呈现出一种“结构链”式序列关系,即:技术结构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济结构创新-金融结构创新-社会结构创新-制度结构创新。“结构链创新”运动是工业文明结构创新发展的表征,与“工业革命”同步启轫、发展。
  中途,以“制度结构创新滞后”引发新旧两大技术-产业中产与劳动群体的权益冲突和民粹浪潮兴起为转捩点,以“结构性失业”为导火索;以“金融结构创新过度”为爆发点,文明运动转向全面社会危机;
  随后,经历一定的动荡、利益、观念、制度调整,逐步熨平对立冲突,社会重新恢复到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环境与状态,遂步入下一个“文明结构链创新-危机周期”和新一轮技术创新、产业革命、工业革命。
  ——这是紧随近现代工业化由轻工-重化-机电走向第四次工业革命——“五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轻型化,或可简称为)“网智工业”阶段,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形成的80~100年的“创新-繁荣-衰退-危机-再创新……”周期运动.
  伴随这一“结构链创新-工业革命”的周期运动,全球一体化大系统中的社会技术-产业-经济-社会-制度结构,在矛盾冲突中,在进一退二退二进一中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国际治理价值观、观念意识形态、治理制度与模式乃至国际关系等相应发生重大改变,人类由此不断走向新的文明!(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五化”物流在中国 (上
  本文所版面
【第 A6 版:综合】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