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垃圾分类京东“青流”计划再发力
稿件来源:曹朝霞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首都的社区和“得风气之先”的物流园区正在悄然改观:在北京亚一物流园区,垃圾分类宣传海报以及按照条例设置的四色垃圾桶随处可见,其中生产垃圾设置垃圾暂存点进行集中存放,再通过园区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 除此之外,带有垃圾分类标识的纸箱耗材将陆续投放在北京市的一部分试点。这些醒目的标识,不仅成为提醒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的“无声督导员”,也更方便消费者对废弃耗材分类。随着第一批印制了垃圾分类标识的快递包装投放市场,以北京为中心,物流行业再次引爆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热潮。 这些,都是京东物流“青流计划”的一部分。作为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者和先行军,京东物流“青流计划”把垃圾分类处理作为实践绿色环保的重要抓手,将商品生产打包、入仓到出库、运输、配送整个链条中产生的物流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每天园区内(以北京亚一物流园区为例)会有约10吨的生产垃圾,如纸箱、缠绕膜、打包带等。对于不同生产垃圾我们将进行严格分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垃圾处理。”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介绍。据了解,在循环包装箱方面,“青流计划”长期在全国近30个城市推广使用“青流箱”,并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开展“闲置纸箱回收计划”。 “青流计划”实施三年来,成果初彰:京东物流常温青流箱和循环生鲜保温箱等循环包装已累计使用超过1.1亿次,累计减少纸张使用超过91万吨,相当于减少砍伐了637万棵树;通过联动品牌商直发包装及纸箱循环利用,节省了超过20亿个快递纸箱…… 三年“青流”成江海作为国内电商物流行业的领导者,京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步伐,通过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整合资源,汇聚行业中的绿色清流,让电商与物流行业在满足民众生活便捷的同时,更加蓬勃、健康、有序发展。“青流计划”是京东坚持十多年绿色物流行动之后的升级版,是京东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推动供应链绿色化、环保化,探索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的专项计划,包含绿色包装、绿色运配、绿色仓储、绿色回收四个方面。 到今年6月份,京东“青流计划”实施已三周年了。从聚焦绿色物流上升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涓涓细流到汇江成海,如今已有超20万家商家和亿万消费者参与其中,影响力日益强大。全链路环保各显身手 包装、运配、仓储、回收各环节,都是京东物流践行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地,每个环节各显特色,串联起一条绿色的生态长龙。 “青流箱”作为京东循环包装的重要代表之一,由可复用材料制成,箱体正常情况下可循环使用20次以上,破损后还可以“回炉重造”。青流箱无需胶带封包,在循环使用的同时可做到不产生任何一次性包装垃圾,并配合自行研发的循环包装管理系统,借助唯一码和RFID管理技术,实现循环包装全流程监控。 此外,在绿色物流包装产品的研发和使用以及行业标准上用心与发力:打造“京东电商物流联合包装创新中心”(由国内首家“京东包装实验室”升级而来),从消费需求及供应链革新的角度切入,共同探索绿色包装生态;2019年8月,京东与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宝洁中国、强生、联合利华等多家机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中国电商物流行业包装标准联盟,联合探讨电商行业包装标准的制定、应用和推广。该标准基于京东物流全链路运输环境,详细记录了同城、跨城、跨区运输,陆运、航空、铁路等场景下数万个节点的物流数据,研究货物损坏因素并形成包装测试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完成一期工作,可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重要依据,包括为品牌商源头包装设计、为物流企业包装增值服务等提供依据。 在绿色运配领域,截至目前,京东物流在全国7个大区、50多个城市投放新能源车近5000辆,累计行驶8.1亿公里,节约的汽油相当于54个标准泳池;2019年启用国内首个全链路智能包装系统——“精卫”,实现了针对气泡膜、对折膜、纸箱等各种包装材料的统筹规划和合理使用;通过无人仓、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等打造全流程无人化服务,目前京东无人机已在11省实现常态化运营。 在绿色仓储方面,京东上海“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已实现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平均每分钟光伏发电可减少碳排放40kg。预计到2030年,京东将搭建全球屋顶光伏发电产能最大的生态体系,联合合作伙伴建设光伏发电面积达2亿平方米。 在绿色回收方面,“末端纸箱回收”受到市场欢迎。主要激励模式为:配送员完成订单派送后将客户家中闲置的纸箱回收,并给予消费者一定的京豆激励,回收后的纸箱在站点留存用于揽收业务打包。此外,品牌商纸箱也是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商商品进入京东仓库后,拆箱余下后的纸箱可二次打包使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二次纸箱使用比例,每年可节约使用新纸箱5亿个以上。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京东物流表示,“青流计划”正在携手合作伙伴与广大消费者,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在节能环保之路上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