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过审—— 换电模式标准化再进一步
□ 黄珮 近日,由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中汽中心等单位牵头起草的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通过了审查。这意味着,换电模式的发展终于有了官方标准。“未来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会并行发展,尤其是出租车、网约车或特定环境下,换电模式必然有巨大优势。”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在此背景下,日前,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在深圳组织召开2020年标准审查会,会上通过了由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中汽中心等牵头起草的《要求》,正式确定了可换电电动汽车所应有的安全要求、实验方法和测试规则。 《要求》明确,要将整车、换电系统、换电电池包、换电机构、换电接口等关键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换电过程及车辆行驶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确定换电车辆的一般安全要求、整车安全要求及系统部件安全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试验检测方法。此外,通过分析不同技术方案差异、车辆实际运行场景及运行数据,《要求》还分别规定了5000次(卡扣式)和1500次(螺栓式)的最低换电次数要求,确保用户在车辆设计使用寿命内换电时的安全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公共充电设施太少、充电时间过长、缺乏充电条件、频繁充电等‘充电难’问题,依然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而换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华创证券指出,《要求》的出台,意味着统一标准后的换电服务将会更加规范与健康,而文件中明确提出的单次换电不超5分钟操作时间的要求,也说明换电模式比充电模式更具便利性。 记者注意到,本次《要求》的出台,离不开两家企业的推动和促进——北汽新能源和蔚来汽车。除了牵头起草标准,北汽新能源与蔚来汽车近年来在换电领域动作频频。“由这两家先试先行的企业来制定标准,数据和经验都会更为丰富,标准也更具可操作性。当然,它们最终也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有业内人士指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要求》的出台对换电模式发展具有重要的规范意义,但《要求》只是基于已有的执行标准和试验次数、场景等做出的规定,并未涉及技术上的规格限制,更接近于一份纲领性文件,电池不统一、标准不健全等仍然制约着换电模式的发展。“目前来看,换电模式只是对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的一个补充,暂时难以成为市场主流。”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认为,动力电池标准化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动力电池尤其是单体电芯的规格尺寸不统一,一直是主机厂和动力锂电池企业合作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阻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给主机厂和锂电池厂都带来了极大压力。“比如,电池箱的设计、电池本身的设计、电池插接装置等,都要实现标准统一,才有可能让换电站能够提供统一服务。” 而从企业角度来说,由于电池、电池组的设计、工程和控制策略一般都属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知识产权,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出于保密的考虑,多数企业不愿将自己制造的动力电池参数公之于众——这也使得制定行业标准失去了必要的技术参数作为参考。“但目前我们已经出台了推荐性《要求》,相信未来的强制性标准也不远了,而有了国家规范标准后,换电模式将迎来更快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