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稿件来源:王成祥
□本报全媒体记者王成祥 中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未来的区域发展动态究竟怎样?《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提出,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总体格局,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江海河湖联动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提高区域竞争力,构建形成推进省域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发挥江海河湖经济地理独特优势,加强空间协同,突出功能互补。沿江地区紧盯国际前沿,建设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沿海地区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成为新的增长极;沿太湖地区深化全流域系统治理,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沿运河地区着力打造江苏美丽中轴,加快黄河故道、淮河、洪泽湖、高邮湖等地区联动发展。”根据《纲要》,未来5年江苏将着力重塑省域经济地理,构建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新格局。 江海河湖统筹发展,其中加大“蓝色引擎”马力对江苏尤为重要,而江苏也已从海洋汲取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2020年,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达2.52亿吨,主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列为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并正式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到2020年底,盐通高铁建成运营,一举打通江苏沿海高铁通道,实现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铁的全线贯通。盛虹炼化、中天钢铁等一批千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形成江苏沿海产业新引擎。 建设令人向往的沿海生态风光带,建设滨海风貌城镇带,建设高质量发展经济带,此次《纲要》提出加快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这一目标。展望“十四五”,《纲要》明确,既要推进沿海防护林、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大幅增加沿海生态空间、绿色屏障,显著提升海岸带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优质蓝色海域;还要进一步壮大连云港、盐城、南通城市综合实力,支持打造现代海洋城市,整合沿海港口资源,建设一批临港产业园区和现代化新港城,塑造具有滨海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打造新的城镇节点。建设一批宜居宜业临海特色小镇,打造沟通便捷、规模适度的特色村落;更要培育扩大海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引擎式”增长源。“优先发展海洋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化工、钢铁等临港产业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告诉记者,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科研投入,重点突破绿色环保及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智慧物流等领域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品牌配套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