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财报,暴露出阿里京东拼多多的集体走向
□电商君 好的数据是会说话的,而且说得还很透彻。这几天,三大电商巨头都陆续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那么,这些财报都说了些什么? 先来看阿里巴巴。 2022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055.55亿元,和去年同期变化不大,但是已经高于此前预期的2039.72亿元;净利润为302.52亿元,同比降30%。看上去利润下滑有点没Hold住,但放在当前的整体环境下,单季取得超300亿元的盈利的公司,还是寥寥无几! 在笔者看来,相对于30%的利润下滑,淘系电商收入同比减少10%才是最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淘系电商是阿里巴巴的基本盘,也一直是行业的风向标,接下来,如何在淘系电商上止跌才是当务之急——好在阿里巴巴的电商体量仍然足够大,核心电商护城河仍在,后期也有足够的调整空间。 再来看京东。 京东第二季度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健,整体给人一种“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己闲庭信步”的感觉:总收入2676亿元,同比增长5.4%;而在收入增长不多的情况下,京东的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41.3%,也取得连亏三个季度后首次盈利,实现逆风下的翻盘,堪称是降本提效的行业典范。 机遇中潜藏着隐忧:本季度,京东的家电产品收入同比下降了0.1%。虽然这只是微小到可以忽视不计的收入减少,但是,家电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京东的核心产品,在京东有着很高的用户信任度。对京东而言,其他的品类可以下滑,唯独不能出现下滑的就是家电产品。所以,面对日渐严峻的市场竞争,如何将家电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是接下来京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最后看拼多多。 拼多多2022年二季度收入314.4亿元,同比增36.4%;净利润107.8亿元,同比增161%。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拼多多的本季表现还是非常让人惊喜的。 当然,作为后起之秀的拼多多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对于二季度的表现,拼多多也有更加清醒地认识。CEO陈磊就在财报发布后表示:二季度的投资因外在因素而被动减少,部分推广活动和农业项目延期,“尽管这可能会让季度业绩变得更好看,但平台的长期竞争力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尤其是考虑到目前的行业格局变化”。 面对新的消费形势,电商巨头们下一步怎么走,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电商行业的整体走向。 电商三巨头的“真面目”:交锋在新的维度展开 其实,各大电商平台营收和利润的变化,有穿越电商周期的因素,也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从阶段发展来看,如今的电商行业正处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一方面,线上流量逼近峰值,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电商增长趋缓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随着外部环境的反复,用户的购买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电商巨头们也主动调整了经营策略。 首先,精细化运营现有用户资产。 既然新用户的大幅增长不可能“昨日重现”,那就不如“珍惜眼前人”,用好现有的用户资产。比如说,阿里巴巴这些年直营业务在集团的占比不断提高:根据阿里的最新财报,如今,以盒马、大润发、猫超等为代表的直营业务的营收已占到国内零售总营收的40%以上。说明阿里的重心已经放在通过自营带来的更完善体验打造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并由此带来更多的复购。 其次,电商拼到最后,拼的还是供应链能力。 京东能在多年以来激烈的电商竞争中一直不落下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供应链能力不退反进。财报显示,过去的五年,京东在物流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将近900亿元。话说回来了,以体验换消费,一直就是京东这些年的“阳谋”。 还有,绕了一大圈,还是得回到线下。 发现没有?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这些年都在不动声色地布局大型商超、便利店、电商小店等。就拿京东来说,过去的三年,京东在实体上的投入超过了2万亿元。在京东看来,新型实体将从最终决定京东还能走多远,正如刘强东说的:“京东将以新型实体引领可持续未来,京东要活至少一百年。” 最后,没有新业务卡位,何以谈未来? 最明显的是拼多多,在传统电商业务还在高速成长时,生于忧患的拼多多就毅然开辟了多多买菜这个新项目,并且现在已经成长为社区团购的重要一极。但是如果真正了解拼多多就会发现,多多买菜不能简单的解释为社区团购,而是与拼多多的农业领域布局息息相关,毕竟一直以来,拼多多都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这是拼多多的根,也是拼多多搭建新业务的基础。正如黄峥说的:“买菜是个好业务,是个苦业务,是个长期业务,将是多年的全力长跑,也将是拼多多人的试金石。 所以,虽然看上去,电商平台之间不再硝烟四起,夜战八方,但是在新的层面上,交锋已经展开了。 资本新动向:电商仍是最值得投入的行业 其实,如果我们抛开三大电商巨头,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会发现互联网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 从最近一些已经公布的互联网公司的财报上看,互联网的整体情况还是相当乐观的:美团营收同比增长16%,净利润转正;网易营收同比增长13%,净利润同比增长27.9%;拼多多营收增长36.4%,利润同比增161%…… 可以看出,BAT之外,大多数第二梯队的互联网公司在困难骤然加之时还是韧性十足的,并且带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正向发展。 如果我们从一个更长的发展时期来看,BAT大佬们营收和利润的下滑,也是暂时性的。 为什么这样说? 只需要分析一下BAT大佬们在本季度将钱花到哪里了,以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季度,阿里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科技方面的投入:如今,阿里一年用于科研上的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00亿元,仅次于华为,其实这已经表达了一种姿态:通过提高科研投入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以GMV和利润为导向换取眼前好看的数据,这才是互联网企业的“守正之道”。 最近,高瓴资本曝光了第二季度318亿持仓情况。高瓴的十大投资对象中,非常罕见地出现了三家电商平台,分别是京东、唯品会、阿里巴巴。 这说明了什么?在资本眼中,电商行业仍然是当前最赚钱,也是最值得长情投入的行业! 所以,接下来,高瓴愿意将这318亿的投资用于改善京东物流供应链,用于提升唯品会的特卖模式,用于支持阿里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 其实,高瓴的新动向只是国内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成熟的谷穗总是耷拉着的,接下来,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哪个企业更高光,而是应该看到平静的背后,正在发生变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所孕育着的更多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