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12月28日,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在线上举办。知名高校、高端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进行交流,为创新型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样板建言献策。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花费6年时间,探究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的技术变化增长情况来看,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度较高。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增长速度较快,主要体现在汽车产品的智能化,以及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汽车产业是京津冀地区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但在人工智能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领域,还落后于南方发达地区。一方面,可以通过将京津的研发能力与河北的加工制造优势、低成本配套优势有机结合,在协同创新中把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开发区作为产业承载平台,应提供更完善的数字生态和算法资源,加快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刘刚表示。 在中国开发区协会副会长张召堂看来,与京津两地以及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河北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的数量较少,整体还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开发区建设,应该成为河北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有力抓手,也能够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张召堂说,河北是沿海大省,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立足于此,河北可以依托开发区平台,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例如,争取在唐山、沧州、石家庄分别做出一个钢铁、化工、医药和电子产业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从而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产业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有了新赛道才能形成新领域,在地方经济发展层面更好培育新动能,在区域竞争过程中获得新优势。”长城战略咨询常务副总经理陈文丰表示。 对于如何开辟新赛道,陈文丰认为,应发挥政府和市场合力,以区域内存量企业和产业做支撑,做好赛道的评估和精准选择。同时,推动大企业的平台化,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内部裂变的方式创造更大的产业集群。对于地方或开发区而言,还应注重新赛道的品牌化,做好宣传推广,吸引相关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向区域聚集。(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