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钢铁物流 - 综合物流 - 物流云计算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订阅注册] [找回密码]  
碳达峰背景下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林成功
  大力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是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的主要手段,也是交通运输领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措施。为此,本文基于铁水联运细部结构数据,采用定性、定量及国际对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我国铁水联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建议。
  一、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的现状和特征
  1.集装箱铁水联运量高速增长,铁水联运占比逐年提高
  相比2017年的332万标箱,2020年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了近1倍。2017~2020年间平均增速达25.8%,远高于同期3.9%的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不仅如此,铁水联运量占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从2017年的1.6%提升至2020年的2.9%,提高幅度较大。
  2.五大港口群铁水联运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区域差异
  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我国港口可划分为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及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不同港口群的发展特点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环渤海港口群集装箱铁水联运规模大、占比高。
  二是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港口群统筹推进江海联运和铁水联运。
  三是西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较小,但增长势头迅猛。
  3.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占比相较欧美国家偏低,具有典型的亚洲特色
  亚洲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量占比偏低与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输方式密切相关。亚洲国家产业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运距较短,不利于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同时,得益于便捷高效的航运网络,亚洲港口通过水运集疏港的比例普遍较高,如釜山港2020年水运集疏港比例为55%。
  二、制约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处在初级阶段,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发展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
  一是铁路市场化程度不高。铁路运输定价机制僵化,浮动机制不足,相对公路机动灵活的定价方式,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二是公路市场低价竞争的格局未根本扭转。公路货运经营主体“小、散、弱”问题并未改变,导致公路运价长期偏低,货车司机群体工作时间长、经营负担重的问题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2.  运输方式间衔接不够顺畅
  一是部门间管理规则和标准不够统一。铁路和水运货物品名、装载箱体等标准缺乏统筹,各自为政。
  二是设施“硬衔接”不够顺畅。在调查的17个港口中,仅有6个港口铁路装卸线延伸至码头堆场,其他11个港口的铁路集疏运均需要公路接驳,部分接驳距离在10km以上。
  三是信息“软衔接”不足。铁路、港口、船公司等信息相对独立,特别是铁路部门对运单号、在途等信息开放十分有限,对铁水联运的时效性产生负面影响。
  3.配套支持政策仍需加强
  一是政策支持多采用价格补贴形式,长期持续下去不仅加重地方财政负担,还极有可能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给后期发展留下隐患。
  二是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存在难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但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在资金、用地、用海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建设进展未达到预期。
  三、推进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需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来寻求破解之道。
  1.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强化联运组织管理
  一是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推进粮食、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散改集”。
  二是扩大铁水联运试点示范工程覆盖范围。开展内贸集装箱铁水联运新体系示范试点,加快短途小循环、重去重回、双层列车等班列示范开行力度。
  2.营造良好行业环境,健全标准规则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规则统一。加快研究制定不同运输方式互认的货物品名等目录清单,加强各运输方式设施、设备等标准规则衔接,推行铁水联运“一单制”。
  二是持续加强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重点加强港口、物流园区等源头单位货车出场装载情况检查,加大对大宗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的执法力度。
  3.畅通信息资源渠道,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一是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推进部门间、区域间、方式间公共信息服务数据更深层次交互共享。研究制定推动多式联运政务数据开放的相关制度规范。
  二是加快完善铁水联运信息交换接口标准体系。推进铁路、港口等企业间信息互联共享,积极协调铁路运输的生产计划、货物在途跟踪、运输组织调度等信息实时接入。
  4.持续优化集装箱铁水联运外部环境
  一是深化铁路市场化改革,完善运价浮动机制,逐步放开铁路货运竞争性领域价格。
  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力度。统筹考虑车购税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等资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铁水联运产业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铁路和铁水联运企业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用地用海支持政策。如对铁路专用线建设等用地指标予以优先安排,重点保障涉海铁水联运工程的用海需求等。
  四是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研究铁水联运碳排放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推动碳排放配额交易,对铁水联运实行减碳经济补偿。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综合物流近期报纸查看                                 更多>>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碳达峰背景下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现状及
  本文所版面
【第 A7 版:港口】
现代物流报社 http://www.xd56b.com/ 版权所有123
技术支持:喜阅网(www.xpl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