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粗钢产量调控继续,政策迎来哪些变化?
□ 祝嫣然 今年以来,钢铁生产企业面临着较为明显的结构化供需矛盾,钢价大幅下行、亏损压力加大、厂库累积难降,云南、广东、山东等多地钢协在3月内相继发布了停产控产信息。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持续巩固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2024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方面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坚持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标准信息研究院院长张龙强表示,今年的粗钢产量调控措施仍具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再单纯要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重心转移至产量“调控”;并首次提出扶优汰劣,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月底,中钢协发出倡议,合理调控生产节奏,尽快降低企业库存。中钢协称,近期市场下行的主要动因源于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放缓,导致下游需求启动缓慢。在钢铁供给强于需求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供需动态均衡的关键是充分发挥钢铁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作用。钢铁企业要主动作为,遵循“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以供需平衡为原则”的自律生产方式,降低生产强度。 4月初,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召集宝武集团、鞍钢集团等十多家头部钢铁企业以及厦门国贸、浙江中大等头部钢贸商召开工作座谈会,了解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分析原因,听取建议,以便后续制定相关政策。 业内分析,工信部原料工业司召集头部钢厂商讨解决钢铁行业困境,加之此次国家五部门将进行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钢材限产信号增强。在市场层面,调控粗钢产量旨在平抑供需矛盾,避免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价格剧烈波动,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此外,通过调控产量,国家也意图引导钢铁企业关注产品结构优化,从低端同质化竞争转向高端差异化竞争,提高附加值高的特种钢和优质钢材的比重,以满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材料的迫切需求。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分析,在钢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将更加精细化,“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这十六字就基本概括了对钢铁结构优化调整的执行手段,品种结构化调整将成为钢企的主要“手段”,将呈现“建材减板材增”以及“普材减特钢增”的特征。 葛昕认为,随着多重行业政策陆续展开,国内钢铁企业也将从“规模效益”转向“企业收益”,从“全品盈利”转向“品种盈利”。但短期来看,由于主要原料价格的跌幅要大于钢价的跌幅,钢企的阶段性品种盈利情况有所改善,市场的“逐利”效应正在显现,这将增强钢厂产能释放的意愿,或使得钢市供需矛盾再次出现“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