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乡村还需更多实质性指导
□本报评论员辛迪 “暮春三月,群莺乱飞”,又到春耕时分,农民们开始忙着春耕、准备生产,全国各地田间地头展开了繁忙的春耕景象。过去锄头作为农民下田地的主要劳作农具如今已经被新兴农具所代替,如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 这样的景象正体现出了国家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数字化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数字化如同为春耕农事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助力农村建设飞速发展。数字要素释放出对农业发展的叠加倍增效应,数字创新驱动正在谱写着农业数字化新篇章。 数字乡村建设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很多发展先进的区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乡村数字化案例,但从全国水平来看还比较参差不齐。这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例如沿海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就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生产力水平。电商巨头若将城市运行比较成熟的互联网模式直接搬到农村,则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此外,由于我国农业人才本身就比较短缺,加上年轻壮劳力为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数已经涌向城市,使农村滞留了大量的老年和妇女儿童,这些人能够精通数字技术的少之又少。 对此笔者建议,建设数字乡村还需要更多实质性的指导。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较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偏远农村存在通讯网络、信息服务站等设施仍较薄弱,从目前看,20户以上的4G网络全覆盖和自然村光纤接入以及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普遍覆盖,但还存在着差距,有些地域的农民反映偏远区域只有网通,上网速度较慢。只有先提升了乡村网络的设施水平,并不断完善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才能大幅度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提高覆盖率,让网络通道更加宽敞和通畅,才可以为推进数字乡村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使操作更便利、更直观。虽然目前农村的家用电脑普及率在逐年攀升,但大多数滞留农村的老年人仅仅会用电脑观看网络视频或者操作一些简单的休闲游戏,妇女和儿童则迷恋于网络游戏或者聊天,虽然近几年网络购物有大幅度地提升,但对于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的欠缺,导致此类的软件和操作还不熟悉,更不要提一些先进的可远程操作的生产设备。在这方面,京东就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京东云IoT智能农场根据陕西铜川当地特色,通过设立环境监测基站、远程可视化设备、中央指控中心,对基地中药材生长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专家团队通过实时图像采集器和物联网的平台应用,对药材种植生长过程中的水源、土壤、气候、病虫害等自然环境进行监控,并根据实时数据及时对农场环境进行调控,确保中药作物在最优环境下生长。不仅如此,系统还可以对化肥等投入品以及除草、施肥等农事行为进行监管,确保规范生产、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保证高品质药材的输出。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有了全覆盖的硬件设施及方便快捷的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农民学会如何使用。这就需要加强“线上+线下”的培训。 农民培训教育的重点是培训农民的技能。现代技术更新速度快,很多新的技术及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让培训落实到实处,真正为农民所用。例如培训内容应包含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技术,这样农民就可以对互联网经济有更加清楚的了解,教会农民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可以有效地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培训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最好能够组织相关的培训班对农民进行手把手地教学,让农民真正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化设备进行实地培训,例如在培训农民操作农业机械技巧时,应将课堂设置在田间地头,使农民能够学习完课程技巧后便可以在田间进行实践操作。 只有将数字化真正落到实处,数字乡村建设才能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