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绿色高质量发展长江之歌
——记绿色航运海事治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
以“一零两全四免费”治理机制为核心,打造的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让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存储、交岸处置”;设立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碳强度管理正式启动;保税LNG、生物燃料、甲醇等清洁燃料加注业务快速发展,舟山跻身全球第四大船舶加油港……“绿色航运海事治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全面推进,助力长三角地区水上交通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绿色转型。 船港城一体治污 2020年以来,江苏海事局以“一零两全四免费”治理机制为核心,打造了“港航企业全动员、污染治理全覆盖、接收处置全落实、监管服务全链条”的船舶污染防治“江苏模式”,建立了船港城一体的现代化船舶污染物治理体系,并逐渐在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铺开,使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2023年,上海、江苏、安徽三地实现了船舶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在海事部门的推动下,三地船舶污染防治条例陆续实施。”上海海事局副局长谢开运介绍。 为进一步凝聚合力,长三角地区海事管理机构船舶污染联防共治工作机制逐步建立,无人机、岸基、艇载嗅探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构建了“陆海空”一体化船舶尾气监视监测网络,初步形成直属、地方海事机构协同监测和执法体系。 通过推动地方立法,统筹海事、交通、生态等多部门力量,统一码头、锚地、服务区等区域配套防污染基础设施布局,应用智能化海事监管系统等,逐步推动覆盖船舶生活污水、垃圾、化学品洗舱水、油污水等要素的船港城一体现代化船舶污染物治理体系有效运行。 目前,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已在长江全线推广。截至2023年底,信息系统用户达33.23万,覆盖长江经济带9省2市和长江全线99%的船舶。 船舶能效水平稳步提升 推进航运业落实“双碳”战略,需先摸清我国船舶的碳排放家底,才能科学规划国内航运业减碳之路。“能效管理对船上来说是个新事物,带几个小册子回去研究学习!”在上海海事局政务大厅便民资料区,统一摆放着《船舶能效管理计划编制验证指南》 《船舶能耗数据和碳强度管理办法》等材料,前来办事的人员时不时会取用。 推进船舶能效管理中心建设,是海事服务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双碳”战略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党组批复设立上海海事局船舶能效管理中心。“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提升航运业整体能效水平仍然任重道远。”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曹杰介绍,他们连续4年对我国船舶能耗数据开展统计、分析和评估,形成了全国能耗数据收集年度分析报告,并进行针对性走访调研和措施研究。目前,该局已为300多家航运企业、1000余艘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提供相关业务指导,助力我国船队船舶能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清洁能源应用有效推广 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保税船用燃料调度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各锚地的船舶航速、气象风力、排队情况等数据,为“海上加油站”服务调度提供参考。 “每年途经舟山海域的国际航行船舶近11万艘次,停留的有2万多艘次,在借助区位优势打造‘海上加油站’的同时,也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应用。”浙江海事局副局长王晓敏表示。 据介绍,浙江海事局合理选定了马峙锚地、虾峙门北锚地、秀山东锚地等5处锚地,保税油加注21个锚位,推动“舟山船型”供油船应用,严格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运行“舟油供安”保税油加注作业全链条数字化管控平台,建立完善专项应急保障体系,推动舟山海域形成“南北中”贯通的保税油加注布局。 目前,舟山已经成为国内保税油供应体量最大区域,2022年保税油供应达到602万吨,2023年突破700万吨,在跻身全球第四大船舶加油港的同时,舟山已经具备保税LNG、生物燃料等船用清洁燃料常态化加注能力。 此外,上海、浙江海事局推动两地相关部门签订《沪浙保税油一体化供应协议》,依托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推进国际保税低硫燃油供应中心建设,实现沪、浙两地跨域保税油供应常态化运行。该项工作成功入选2021年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制度创新案例。 为进一步提升深远海应急能力,上海海事局探索形成了海区全天候视频监控、60公里范围无人机高频巡航、100公里全天候雷达监测、建立绿华山船舶溢油应急物资储备点等中远海船舶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路径;浙江海事局推动沿海舟山、温州、台州、嘉兴等地陆续成立海上溢油应急中心,布点建设并运行宁波、舟山、温州、台州4个国家溢油应急设备库和6个地方溢油应急设备库……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大潮中,“绿色航运海事治理示范区”用理念变革、动力变革和制度变革,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长江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