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链全球
——广州加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优化提升
□ 刘钇杭 借助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东风,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这座千年商都海陆空同向发力,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多向链接的世界级铁路枢纽和韧性高效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为目标,围绕“三核一带”空间布局,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积极搭建“交通+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正大步朝着快速直连湾区、便捷辐射全国、高效连接全球迈进。 强化政策统筹重点项目按下加速键 2022年,广州入选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为进一步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广州研究出台《广州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实施方案 (2022年-2024年)》,明确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信息系统)和运营机制三大补链强链领域,谋划2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广东省、广州市两级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将“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纳入重点任务清单,分别由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小组组长,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重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协同性。 完善的综合保障机制让广州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目前,广州设定的24个绩效指标全部达标,其中22项指标超额完成;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完成投资279.6亿元,完成率达101.6%。 优化枢纽布局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在广州东部,一座占地778公顷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正在加速建设。“作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重点工程,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依托铁路增城西站及发达的枢纽集疏运体系,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平急两用’城郊大仓基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电商转运中心、综合能源服务区,加快推进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平台和先进生产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服务平台,预计将于2026年3月全面建成投产。”广州交投集团枢纽公司副总经理王佳说。 依托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资金,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不断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大力推进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整合了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并靠前设立海关监管区,本地产品可以就近搭上火车运至全球各地,有效助力当地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提升跨境通关速度,为国货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广州还将补链强链资金用于既有物流枢纽的升级改造。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堆场三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码头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助力南沙三期码头2024年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42%;南沙港南站货场设施改造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助力南沙港区2024年海铁联运量同比增长47%。 数据互联共享多式联运效能全面提升 除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数据信息和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也在不断完善,让多式联运的效能得到了最大提升。 在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港集团正加快打造海铁联运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港口和铁路物流资源,建立支撑海铁联运生态圈公共、智能、全面信息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海铁联运服务,为属地海关提供实时数据共享协助风险管控,实现广州港不同码头、场站间业务联动。 以数字赋能,广州正以提升多式联运效能为抓手,持续推进规则标准及服务间的软联通。 创新港站一体化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3月6日,一列列满载着木材、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集装箱班列在广州南沙港铁路南沙港南站集结,即将运往湖南、江西、重庆等国内省市或出口境外。广州市海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燕格外感慨:“海铁联运场站的建设及优化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流运输效率的提升。”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城市的合作力度,壮大物流“朋友圈”。广州已与陕西西安、宁夏银川、湖南长株潭、福建龙岩等城市签订补链强链双向合作专项协议;在贵州贵阳、湖南株洲积极推动铁路一港通通关新模式,打造更多西南、中南地区的海铁联运线路,实现货物在南沙港、南沙港铁路直接进出口,加快内陆城市融湾入海,推动区域产业链互补。 下一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在全力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一体化运营机制,在打通运输链、服务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形成国际、国内物流双循环,服务物流新格局提供坚实支撑,更高质量实现“物畅其流”美好愿景。 |